#65
我最近发现,很多事情会带来隐藏式的疲惫感,但是旁人很难感同身受。
在做前台的工作的时候,其实工作内容非常简单,引导一下游客,剪一下票。在桌子旁边还附有椅子,可以一整天坐在那边,我还随身携带了水和小零食,除了没有空调和时不时要接待一下游客,这个工作简直非常清闲,非常简单。但是,实际做起来,却发现没有那么简单,即使携带着书,也没有心情去看,每天收工的时候都觉得精疲力竭。
昨天回家乡看望姑姑和外公,因为我拿到了驾照,所以就全程由我开车。开车这件事我之前觉得很轻松、很爽。只要坐着,适时地动一动脚和手就行了,而且车椅子软软的,车里开着空调,还可以听歌。开了一天的车回来,我没看几个单词,就觉得困,想在床上趴20分钟,结果马上就陷入了深睡眠。
这两个例子都是我觉得没那么忙碌,很轻松的事情,但是实际做起来却非常消耗精力。浮在表面的情形和实际的情况还是隔着千万里的。我们看得到的是时钟上的明明白白写着的“一天24小时”,但是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精力却不可能维持24个小时满格。时间管理的本质是精力管理,大脑皮层管理。
所以在给自己安排任务的时候,要看到精力的流逝,而不是时间的总量。
举个例子,刷微博发表评论这件事。最近宝宝的离婚事件特别火,网民都组队去各路人的微博下骂,为宝宝声张正义,而且保持持续关注这个热点。刷个微博热点榜,发个评论看起来很简单,动动手指就好了。但是实际上这件事情非常消耗精力,因为看到那些资讯,情绪会被触动,从平静到同情、甚至愤怒。然后带着愤怒的心态去追骂一系列相关人员,一遍生气一遍敲键盘。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翻看别的网友的评论。从这个角度讲,那些键盘侠们都是蛮厉害的,消耗自己宝贵的精力和时间把这个话题炒得那么热。
还有例子就是知乎里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每天工作没做什么,还是觉得很累? 一个高分的答案是:因为你明知你在干着些无意义的事情,但是却麻醉自己。所以到最后,自我内耗让你精疲力尽(大概意思)。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虽然从大尺度的角度讲,个体的意义根本不值一提,但是人总是想要把自己融入一个集体,最好能找到史诗般的意义。人的需求从来都是多面的,我们同时有温饱的需求,也有意义的需求。我们每天都在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行动,你实现的需求越多,越觉得人生美满。人会去追求的是那种超越自己局限的伟大感,或者叫自我实现,也就是最后能够突破自我。所以那些和自我实现这个需求相冲突的事情,也会很快地消耗我们的能量。
所以,我觉得时间管理的进阶是精力管理。好消息是时间是不可延长的,但是精力是可培养的。从只能维持1小时全神贯注,到3小时,8小时,就是精力的增长。不要去计算时间,而要去珍惜精力。避开那些坏能量的事情,好好使用每天数量有限的精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