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生殿》看古今不同的“帝王式爱情”审美
长生殿是清代洪升在白居易《长恨歌》、白仁甫《梧桐雨》等作品基础之上作出改编的一部戏曲,以艺术手法描画了唐朝天宝年间的一段史实。杨贵妃和唐明皇的故事经过几代传唱最终在洪升笔下定型完整,这说明杨玉环与唐明皇的故事代表了古人某种欣赏情趣,本文将主要从作品中的唐明皇的形象分析出发,来探究长生殿的故事模型跟现代的大众文化间的审美异同。
一、李隆基的文人形象气质
作为皇帝,《长生殿》中的唐明皇李隆基有着截然不同于传统君主专制文化给人留下的君王威严正肃形象,戏曲为了烘托李隆基与杨玉环之间的浪漫爱情色彩,给唐明皇形象注入了一个书生文人的灵魂。他的“文人气质”主要由剧本中突出的几个性格特质体现出来。
1. 爱美之心
无论是对自然景物之美的感知,悦耳韵曲的喜爱,还是对美人的欣赏,李隆基对美丽事物的捕捉,是十分自然而然并且随处可见的。可以说,在《长生殿》中的唐明皇,不仅是艺术的欣赏着,甚至是艺术的创造者,与杨贵妃共同创作霓裳羽衣曲便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他不但具有爱美的情趣,还具有爱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热情,颇有艺术情怀。
2. 细腻善感
杨贵妃生辰宴上派人送来海南荔枝一事最能看出他的细致。南国荔枝说珍贵也珍贵,但皇宫中不缺山珍海味,比小小荔枝稀奇的宝物也多不胜数,千古以来却没有一个帝王送礼物送出了唐明皇这样的名气,可见贵重的不是荔枝,而是背后千里迢迢跋山涉水的心意,对一个帝王来说,实在显得多情又细腻,他可以送尽天下金银珠宝,却都不能如一枚小小荔枝担的起“投其所好”,也唯这份细心,才是千载难得。一曲霓裳羽衣后,唐明皇赏玉环鸳鸯万金锦十匹,丽水紫磨金步摇,还有自佩瑞龙脑八宝锦香囊,这些都不过一笔带过,只是“聊作缠头”,“助卿舞佩”,珠宝光华全然不如荔枝一颗的夺目暖心,如此的浪漫,虽不是帝王式的豪气,却有文人式的诗意。
至于他的“善感”特性,则在杨玉环死后达到了巅峰,自贵妃芳魂飞逝,李隆基每每提及,必有“哭介”、“泪介”,从雨中铃声,天上明月便能想到贵妃,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何况堂堂天子,而李隆基爱惜杨贵妃显然多过爱惜自己的眼泪,种种情绪化的表现,都体现了李隆基善感多情的性格。
3. 怯懦昏庸
渔阳鼙鼓动惊破霓裳羽衣之时,唐明皇第一反应是“正尔欢娱,不想忽有此变,怎生是了也”,大难当头,首先不是悔恨不识安禄山真面目,反是责怪这场造反毁了他与杨玉环的欢愉,足见恋爱中的天子竟昏头上脑,本末倒置。第26出《献饭》中,李隆基身边仆人言道“去年有人上书,告禄山逆迹,陛下反赐诛戮。谁肯再甘心鈇钺,来奏君王”,此时唐明皇才悔恨,“此乃朕之不明,以致于此”,显出了他的昏君、弱君形象。理性的缺失,自然与其感性的充沛莫大相关,也是唐明皇具有“文人气质”的间接证明。
4. 理想式爱情观
唐明皇与梅妃欢好,在后宫制度下纯属天经地义,而为了勿使杨玉环伤心,竟然也要遮掩欺瞒。“花心”本不是寻常帝王应该承受的指责,与自己的妃子交往也绝非“偷情”,但在杨玉环眼泪攻势下,李隆基却说出“总朕错,总朕错,请莫恼,请莫恼”,这份“为爱背锅”的勇气,来源于他对杨玉环的特殊情意,而这样的情意当然不是普通皇帝与妃嫔之间能够享有的,是高度理想与纯净的,所以才难容第三者。
马嵬坡下,杨贵妃顾全大局但求一死,李隆基却道,“妃子说那里话!你若捐生,朕虽有九重之尊,四海之富,要他则甚!宁可国破家亡,决不肯抛舍你也”。帝后间尚且无法平起平坐,对于皇帝与妃子,恩情更加是单向的,只有皇帝施恩给嫔妃,妃子担任性伴侣的角色,但李隆基和杨玉环恩义却是相互的,这正体现了他的平等的、高度理想式的爱情观念。
理想爱情的追求源于性格中对浪漫的渴望,这一点也是其“文人气质”的体现。
二、唐明皇与现代文化作品帝王形象差异
现代作品以三部在近年来影响力较大的古装剧:《宫锁心玉》、《步步惊心》和《甄嬛传》为例。距离这三部影视剧的播出虽然已经过去有六七年时间,但经过这些年,我们的后宫题材影视并没有脱离过这三部剧作的故事样式(例如今年的《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甄嬛传》的重播次数更是直追已经活跃了26年的《新白娘子传奇》,可见它所代表的故事模式依旧深受大众喜爱。
这三部电视剧故事基本都是围绕着女主角展开的,但男主角——也就是皇帝,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一角,故事虽围绕女主角,但女主角却围绕着男主角,没有皇帝便不成就全剧。而纵观这三部作品,里面的男一号其实是同一个人——雍正。并且这三套风格迥异的剧本中的雍正皇帝,都共享着同样的性格特征:冷酷强硬、难以捉摸、不择手段,以及潜藏于内心中的深情款款。正邪难辨的帝王形象是这类作品的典型,后妃形象千般万化,而“皇上”万变不离其宗。这样以来便使得现代创作的帝王形象往往更面孔化,也符合“大女主”剧情突出女主角的需求。
而在《长生殿》中的唐明皇恰恰是与现代塑造的“皇帝”的形象配方背道而驰的,从作品内容来看,正是因为李隆基有这一系列的特质,才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在与杨玉环的爱情之中,唐明皇表面文弱但实际上是所有剧情关键点的直接主导。相反地,现代创作的皇帝看似强硬,但剧情的轮轴,是女主角驱使着的,是他的后宫驱使着的,皇帝只是一个最终因素而不是直接因素,在这样的内容基础上,皇帝的个性,根本无需出人意料。
三、从君王形象差异看古今审美不同
《长生殿》是把李隆基的帝王气概矮化的。从《长生殿》来看,古人似乎更希望堂堂天子的爱情观尽量靠近寻常的美好爱情,同样是浪漫主义的诉求,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模式,是把皇帝的形象“常人化”的。除开皇宫的环境,从人物来看,唐明皇和杨贵妃本质上还像是一个书生和美人,杨玉环或许还有些别样之处,她比寻常佳人多了几分骄纵,而《长生殿》中的唐明皇却有着一个书生文人的灵魂,没有几许专制君王的威严。或许正是这种“寻常化”,才更符合古人心中对浪漫爱情的诉求,一方面由客观的天子身份营造了传奇性,一方面不异于凡尘的性格举止容易使人代入产生共鸣,从而为戏曲带来了双重的美的体验,制造了既纯粹又独特的爱情激动。
反观现代作品。中国古代几千年封建王朝史,为什么现代人偏偏特别中意清王朝?清朝12位皇帝,为何大家多选择雍正?原因不难解释。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君主专制集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少数民族政权下的后宫制度,也让这个时代的故事更能区别于其他朝代,符合现代人希望从古代背景中寻求到的“猎奇”;另一方面,清世宗雍正在野史中,继位方式一直成谜,给后人留下了偌大的传说空间,继而在民间积累起了其多疑、冷酷、雷厉风行的形象,正是后人塑造“腹黑”君王的优质样本。现代人已不执着于在“后宫”类的作品中看一场纯情的恋爱了,如果一部后宫剧只有帝妃感情一条线,那么和其他普通的言情作品相比特别在哪?今天的人们在选择帝王后妃这样的题材时,首先考虑的便是“宫廷”这样一个绝无仅有的大环境给故事剧情带来的有别于其他爱情题材的背景,以更好地畅想剧情和满足观众读者的口味。将现代思维代入截然不同的宫廷场景,实质上换汤不换药,但对受众来说,新鲜感却大大提高了,所以在这种诉求下的皇帝,首先就得看起来足够像一个皇帝,要足够“异于常人”,所以才会用力拔高“帝王特质”。
即是说,现代人对帝王爱情的审美情趣,正是来源于它穿越时空的距离感,所以总是渲染后宫的勾心斗角、深不可测、富贵华丽,这些特质恰恰是现代人难以接触而只能想象构建的,而不需要历史真实反映的就是如此。现代人追求的后宫故事是带有现代价值观的诉求,君王像上司,妃嫔像员工,后宫争宠宛如职场厮杀,最终由主角步步到达人生巅峰,爱情在这之中往往是一个不可少的衬托机制而不一定是中央线索,与其说是一种浪漫主义,不如说是奇幻思维。
总而言之,古今不同的帝妃式爱情,都是时代文艺中,体现高度理想化色彩的作品,但从其风格的迥然不同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和现代人,对“理想”的眼光是不同的。现代人将许多爱情之外的“斗争”元素融进了爱情的线索中,本质上其实也是为了让女主角和皇帝更好地谈恋爱,与此同时制造符合现代社会审美的“爽”感,是一种快捷的、娱乐式的审美需要。而《长生殿》在兼顾历史意蕴的基础上,削弱了唐明皇的“皇帝”特质,进而削弱了故事的“政治”观感,放大了浓烈的爱情冲突,以神仙元素的加入突出了传奇性,体现了当时的古人对纯粹的美、爱情,和人欲的向往,是封建社会下更倾向于精神慰藉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