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还是没有时间去看《战狼2》,不过看到了中戏教师批评这部电影的新闻,几条看下来,也不能说全无道理,但也颇不认同。
中戏教师尹珊珊眼中的问题
在尹珊珊老师眼中,《战狼2》“单纯地贩卖血腥来制造燃点”,“画面太血腥不适合给小朋友看”,“故事毫无逻辑可言”,“剧情荒唐,某些角色经不起琢磨”,还表示吴京可能是个施虐狂。
影迷怎么看?
这些评论一出,很多影迷立刻反击,我概括一下:
- 血腥的问题。尹珊珊老师的证据是反政府军毫无人性,见人就杀,没有一点儿觉悟和信仰,被屠杀的平民死亡的无意义,没有剧作价值。也许真的没有觉悟和信仰,也许有,我们不知道,但要知道,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很多事情可以没有意义,但真的发生过。比如过去有很多名将杀降,折磨俘虏,包括一些酷刑的实施,你很难讲出什么信仰和意义,但真的存在过。
- 不合适小朋友。这个说法比较扯淡,因为这部片子本来就不是给小孩子的看的,与其批评电影儿童不宜,不如督促我们的电影分级制度赶紧出台。
- 故事的逻辑性,剧情荒唐,人设不合理等等。这本来就是一部个人英雄片,情节、人设都要为此服务,必然要强化英雄,弱化其它因素,做为中戏的老师,恐怕应该明白一部戏剧中各个环节的取舍的,也应该明白很多名著为了突出某个主题而特设情节的做法。
- 吴京可能是个施虐狂……我啥也不说,除非你拿一份专业医生的鉴定报告,否则我只当尹珊珊老师满嘴跑火车。
本质是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不相容
我查了一下这位尹珊珊老师的信息,网上说她是新概念做为一等奖获得者,在中戏和北大读书,并且是当年中戏文化课最高分,自己也出过书:《纯快乐物语》,《自由18岁》、《玫瑰在风中呼唤》。
看到这份履历,我一下子就释然了。这是一个才女,毫无疑问的才女。因此她有些多数才子才女的通病:精英文化。
这些人从小接触的就是最顶级的著作,心中有一个最美好的世界,眼光自然也是十分挑剔。
这是十分正常的,如果你从小就吃着顶级名厨用顶级食材做出来的顶级大餐,那么你绝对不会对路边的肉夹馍赞赏有加;如果你是一个医学专家,也绝对不会被电视上的营养品广告忽悠。
大众文化是啥?就是满足普通人的普通需求的那些东西。比如一顿红烧肉,比如一部武侠片,比如酒桌上谈论一下国际局势。大众文化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即使精英眼中的精品,大众看起来也是另一番滋味。也许会有多愁善感的读者会看着《红楼梦》落泪,但他们不会去分析每个人名字的背后含义,也很少考虑情节发展的必然性。甚至一些精英眼中的大作,在大众看来还不如毛片有价值。
因为精英们和大众的需求是不同的。精英眼中的好,是要引发无数深思、富有深刻内涵并且充满了正能量和信仰的;大众眼中的好,就两个字:舒服。
因为这种不同,《拆弹部队》是奥斯卡最佳影片,同时期的《阿凡达》则是票房最高的影片(拆弹部队的票房只有1700万,阿凡达则是电影史第一票房);《发条橙》和《奇爱博士》也被很多影评家誉为佳片,但明显不如被唱衰的《星球大战》受欢迎。
这种例子太多了,可以说,想找到一部精英和大众同时叫好的作品,可以说是难之又难。
所以,拥有精英文化思维的尹珊珊老师的批评,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无数的精英作品、经典作品构建了她的标准,而《战狼2》明显只是一部爽片。
我的希望
很显眼,尹珊珊老师犯了一个影评人,甚至中国人(外国没去过,不提,所以不是针对哪国人)常见的一个错误,就像她认为《战狼2》的编剧也犯了常见问题一样:只提出问题,不深究原因,更不谈做法。
她说的那些问题,除了“吴京可能是施虐狂”这一点缺乏医学证明外,都是有道理的。但没什么意义。
她提到了一些问题,但为什么不探讨一下“为什么这么多问题的片子还有那么高的票房”?为什么不探讨一下“如果我是导演我会怎么拍”?
我在平时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人,“你这样做不对啊”,“你这样是对学生的不关爱啊”,“你这个做法不合道啊”,或者本来需要长篇大论的事情,三五个字替代,绝不说清楚。如果想体现自己的高深莫测,这倒不失为一个办法,但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所以我才用这么一个标题,“宁做一件不美好的事情,不说美好的空话”。
想到比想不到强,说出来比只想不说强,做了比只说不做强,做到了比如半途而废强,无论你说的多么美好,不如做一点不美好的事情来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