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刚开始进入职场的时候,想提高自我,胜任工作,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做。毕竟工作不像在学校里,会去追求标准答案,会有可量化的指标。工作岗位上的提升指标是要靠自己制定的,好多人会想到做职业规划,但是许多人的职业规划更像是“职位规划”,以职位的升级转换为目标,算不上是真正的职业规划。
关于如何做职业规划的文章和相关的课程已经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下面我单就工作能力部分来阐述职位升迁和转行升级的联系性。
在工作中,老是会听到上级夸奖下级说:这个人能力不错。那么所谓能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按照职场环境定义,这里的能力主要是指: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人们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或者简单点说:能力就是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
为了方便说明我们来假定一个职业,假设是老师这个职业。要成为一个老师,首先要考取职业教师资格证,掌握身为教师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如备课,在讲台上不怯场,对学生有亲和力等等,然后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深化这些基本能力。
但是这只是一个职业的入门要求,是一些基本功。
在工作中要解决问题,要先解决主要矛盾,再解决次要矛盾。如果在基本能力达标的情况下,这个老师还去锻炼其他附加能力,比如去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又去锻炼表达能力,这些附加能力让他的讲课表现更出彩。尽管掌握这些并不是硬性要求,但是有了这些能力不仅为他加分,就算他以后要转行去从事其他职业,如去当培训师,当演讲师等等也都可以用到。
这里有一点要强调,就是提升的能力应该作为职业发展的合力,而不能分散学习的精力。附加能力要要根据你的职位,现在的工作去学习,要能成为这个工作的合力,比如说语文老师去学习朗诵技巧,那么在讲到相关课程的时候就能让学生们体会的更深入,但是一个数学老师去学朗诵就没那么好了,这为他的职业加分不多。
我们来看看具体的例子,马云,俞敏洪,罗永浩都是当今知名的创业者,但是在没有取得今天的成就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做过英语老师。他们都是以教师作为职业的起点,但是慢慢的开始往创业者的身份转变,那为何千千万万的创业者之中成功的就是他们呢?我对于这一点非常好奇,毕竟世界上可没有一门课程叫创业课,没人可以教导别人如何成功,但是分析成功者的走过的路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经验。
经过我仔细观察的后发现,除了当英语老师时所掌握的基本能力之外,他们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演讲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都比常人要发达。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能力模块化的概念。将能力模块化,或者说技能模块化,当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主要运用几种能力的组合,当跳到别的职业时运用其他能力的组合,不同的能力模块,等到需要的时候拼贴在一起就足以胜任指定的工作。我一直觉得自己写的文章没有逻辑性,然后我觉得是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太差,就专门找一本讲这个方面的书----《金字塔原理》。看完之后收获很大,了解什么是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假定推理,运用里面的思考方法,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了不少。让我又掌握了一个模块的能力,结合以前掌握的写作能力,最后达到了让我的文章更加有逻辑性的目的。
推及到其他的成功的创业者身上也能发现,他们都不仅仅是掌握了一两种能力,而是掌握了许许多多的能力,这些能力形成的复合能力,足以让他们在创业初期解决需要面临的各种困难。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所从事的主业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既可以为自己工作加分,也为自己开拓更多道路。
所以当从事一门职业后,可以先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罗列出来那些能力可以填补不足,分清哪些是基本能力,哪些是附加能力。然后在基本能力掌握之后,就要有意识的思考附加能力的问题,考察这个附加能力能不能被成功转化,掌握这些能力之后有什么好处,在工作上能否为自己加分。而后根据这些需要学习的能力,去找相应的书籍或者课程,带着问题去找答案更有针对性。
基本技能决定你能否胜任这份工作,走上职业道路,而附加技才是决定能否升迁或者转行的原动力。
希望看完本文能让你的职业道路走得更顺利。
我相信一个观点就像投出一颗石头
积少成多
最终也能改变潮流的方向
希望我的文章
能给予你改变潮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