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同事提起近期买了三个手机壳。我以前也是这样的,会忽然想要换手机壳,不是坏了,而是单纯的想换新。我看了看淘宝购物记录从17年开始到现在一共二十多个手机壳平均一个15吧,也需要三百块钱。
我热衷买包,好看的便宜的买了好多,结果背不了多久,就不喜欢了。马上就给三个姐姐分分,我记得有一年一人分了两三个。现在我的包只剩下三个,都是斜挎包,有三个夹层每个夹层都有拉链,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包。我爱钩织,最近背的包都是我自己钩的包,夏天放个手机和一包纸巾刚刚好。
我买衣服鞋子和买包也差不多,13年刚用淘宝的时候,买便宜的衣服,买回家很开心,穿两三次会觉得袖子太短,衣服扎,肩窄,裤腿短等等。本来试穿的时候没有感到这些毛病,或者以为这些小缺点可以忍受。穿一季就不爱穿闲置了,衣柜里放不下就放置物箱里,置物箱再放不下就打包放杂物室,杂物室放不下就回收。后来我开始哔站搜索怎么买衣服,看推荐店铺,现在固定的在几家店买,对这家店再信任,如果衣服到了有一点儿不满意就会马上退。
我从十几岁脚就长到41了,现在又长了,长到皮鞋43都穿不下了(会不会是鞋码变小了?)。记得小时候我娘给我买过一双米白色的皮鞋,一看就是男式的,她非要给买,我是无所谓的,结果穿了两三次好多人笑话我穿男士鞋子,这双鞋也就闲置了。长大后好长一段时间里我都穿小鞋,特别紧,因为在县城能买到的最大号女鞋是41。当时已经很开心了,好歹能穿上了。开始淘宝购物后,大脚终于找到了鞋穿,有一段时间一度疯狂买鞋,凉鞋、皮鞋、棉鞋、拖鞋、罗马鞋、雪地靴。自从胖了以后,我的脚码变成43了。那些42的鞋子也都处理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考虑到舒适度,夏天穿椰子鞋,春秋穿运动鞋,冬天穿雪地靴,已经固定下来了,买鞋的店铺也固定到两三家。
我清楚的知道我的消费观,知道我会把价格是否便宜放到第一位,家里多出来的闲置又提醒我,这样是不对的。应该买适合自己的商品,用的久一些,而不是只图便宜。
小时候赶集买黄瓜,一块钱八斤的我都买过,就是摊贩最后的那一点儿歪瓜裂枣的,有一次买了豆角(我不爱吃),也是人家剩下的一堆,摊贩在给便宜了一两块钱的基础上,多的半斤也给我了,每次买了便宜的菜回家就受表扬。
上高中时生活费省下来几块钱,花五块钱给外甥买了一个小玩偶,我娘看到了,特别生气,她认为我用她的钱买没用的东西。非得让我骑车去县城退了,当时天都擦黑了逼着我让我退,后来大姐把钱给了我,把玩偶拿走了。在她心里她认为没用的东西绝对不能买。
我娘一直说家里穷要捡便宜的买,记得小时候我们能吃饱,也能吃上鸡蛋和肉的,只不过吃的少。她有一次去太原回来给我买了笔,她特别夸张的说这个笔多么多么好,一支五块钱。当时我们都用五毛一支的自动笔,我并不喜欢这个笔,颜色不好看也不好用,我觉得一块钱一支的就好用,还不如给我买五支一块钱一支的。
小时候她买了一个画画的玩具,也不算画,像尺子一样,塑料的一个大圈里面带齿,几个不同的小圆外面带齿,把笔尖穿过小圆里不同的小孔,小圆放到大圈里齿对上,在纸上就能画出图案。她特别开心,因为她觉得这个玩具特别好,好在能画出不同的花样。这两件事说明不管真的又没用,只要是她想买的多贵都可以买。
小时候被教育要买便宜的,有用的,可到底有没有用是家长说了算,买到她不满意的会被极端的对待,导致自己的消费观不成熟,也自我怀疑,并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长大后就会用更大的代价来经历这些消费过程,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商品。
这是时代的眼泪,以前物资匮乏,什么都缺,什么都要用,怎么支配除吃喝外仅有的这一点儿余额呢?好歹买件便宜的对付用。
时代变了,消费观也要变,才能更好的生活。我在努力求变,前年开始,我给孩子每月发零花钱,一开始我也会干涉孩子购物,现在努力的学着不干涉,闺女买零食和绘画的工具,儿子会攒钱,偶尔给游戏充钱,他充钱并不是一发不可收拾,而是有计划的充。希望经过她们的实战,积累经验,以后少走弯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