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端午节,我是很想回家的。
从07年大学毕业,我大概是只有过年才回家的。刚毕业那三年,我是在武汉工作的,那时候在卡商做技术支持,全国各地的到处跑,从烟台到成都,从成都到重庆,从重庆到武汉,一年有两百天在出差,有一百天在路上。因为喜欢,也因为年轻,从不知道累的。
10年回到郑州,工作结婚生娃带孩子,一路前行,有了自己的小小家庭,回家的时候就更少了。一是虽都在河南省,但回家路途坐车不顺,先做公交,再做火车或者汽车,然后再做县乡公交,最后在步行或者家人来接,这样一翻折腾,也就是早晨八点出门,下午四五点到家。假期三天,就显得很短。二是不像以前,背包客一个,想走就走,现在是一家三口,孩子吃的喝的用的玩的换的,一个都不能少,搬家一样的行程,太过麻烦了。所以我就不做归家的打算了。
人不回家,电话是少不了的。打电话的时候,问一问家里的近况,聊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互相叮嘱一番,挂了电话,心情总难平静的。父母越老,我们越大,他们越是渴望回去,我们越是难以回去,越是孤独,也越是难以相聚。我心戚戚然,泪眼蹒跚。“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崔京浩的一首《父亲》,每次都能温润我的记忆。
五月清晨,风清清凉凉的,洗去倦倦的睡意。公鸡的叫声,此起彼伏,各家各户都有,交杂在一起,忽东忽西。郁郁葱葱的泡桐树,一排一排的在田野里站岗,守望着一望无际的麦田,那麦田里的麦子,长的和太阳一样的高。迎着光芒,那麦穗上的麦芒,正努力的往上生长,伴着清风,欢快的舞蹈着,翻滚着,一会儿仰天长啸,一会儿低头窃语,海浪一样的连接在一起,不细看,你是发现不了里面的杂草的。
在泡桐树的脚下穿行,最喜欢的落下的泡桐花,总是会捡很多,把他们握在一起玩耍。在乡间的小路上行走,想不湿鞋子,是不可能的。那时候,常年穿的鞋,都是妈妈自己做的步鞋,那鞋底都是用一些碎布和破旧的报纸,糊在一起在晒干,一层一层的钠在一起而成的。小路是在麦田里蔓延而行的,路边的野草野花,会是不是的想留住你的脚步。站在路上,从远处看,就像站在麦浪里一样。展开翅膀,迎风飞翔,那淡淡的,甜甜的,即将成熟了麦子的香味和着苏醒的泥土气息,沁入心脾。星星闪闪的露珠,好多好多,在脚下,在枝头,也还在一片一片的麦叶尖,晶莹剔透,在聚集,在垂落,也在沉积成永恒。
也大约是这个时刻,大人们也该回家了。此时此刻,粽子已经摆上了桌,香满了小院,也香满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