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处于推行新政的需要,对苏东坡进行了政治上的打击。包括苏轼后面的屡遭贬谪,也都是支持新法改革的激进派对元佑党人的迫害。按理说,苏轼应该是很痛恨这些破坏他的人的。但事实正好相反,苏轼和王安石,其实是一对很好的朋友。
作为朋友,王安石的做法,可谓是十分不厚道的了。但苏轼是谁?他可是兼修了道法儒三派学说的官,于是,他不仅没有歇斯底里地整王安石,相反,在他刚经历了人生谷底的黄州贬谪后,他还去南京看了已经凉凉的王安石。他可不是去整王安石的,两人飘逸洒脱,友谊超迈,像根本没有过节似的。这背后,体现着宗教的力量。
苏轼那时正经历着人生的低谷,因为乌台诗案,他勉强逃开死刑,但却被贬到黄州一穷二白的,这个时候,我们的苏轼想到了佛教。他并不是真正的迷信与佛教中的神怪,而是在于用佛教超脱自身的心境来对抗现实生活中的苦痛,他是由一个积极入世的儒家青年变成了一个无物无我心性清明的智者。心静下来的苏轼,也就放下了和王安石的种种恩怨——毕竟只是政见上的不同,也就贬了那么几个州而已。再加上我们的苏轼又融入了他自己总结的道家思想,顺其自然就好了,道家佛家儒家结合的产物就是乐观看得开的苏轼,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揉入了他对诗歌的创造中去,道佛儒的思想与当时的政治斗争也就通过诗歌传到了我们现在。
基于苏轼的道佛儒三家思想的汇集,两个中国历史上的伟人见面了,通过这一次的会晤加上他后来当地方官的经历,他在司马光当宰相的时候又上述新政的好处,导致他被两党都不待见,但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他的儒家思想,即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去兼济天下。
道家,佛家,儒家,他们塑造了苏东坡,苏东坡为官用儒,修身用佛,处世用道。而对于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也就是王安石了。或许我们可以说,道佛儒加王安石造就了苏轼的人格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