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43岁了,姥姥比我大了整整一个甲子。
在人活七十古来稀的岁月里,姥姥就开始说自己该死了。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不怕死的,因为姥姥说了30多年,还活得好好的。
只是这一两年来,姥姥轮流在子女家居住,在二姨家住的时候,不小心摔断了腿,也难怪二姨家是非常高的三个台阶,可是习惯了在山里住的人,并不是什么,只是那天不知道为什么姥姥就摔倒了。
2018年的10月,虽然是国庆节,但是给我的假期都奉献给了姥姥,我竭尽我的全能给姥姥家,做了饭。
姥姥生了4个闺女,一个儿子。
儿媳妇最先离开人世,我的母亲是三闺女,我的父亲也走了,这是20年前的事情,我的大姨今年80多,我的大姨夫走了也有10多年了。
在医院伺候姥姥的时候,都是主要人员参加,舅舅,大姨,二姨,还有我的小姨,当然我和姐姐是给母亲保驾护航的,因为这么多年来母亲一个人生活的太艰难了,而且70多岁来伺候母亲也有很多力不从心的地方,我和姐姐就主动的顶了起来。
姥姥是超级的数学家,她可以算出来,在每家住多少天?住几轮,可以转来转去,转到她的家去,姥姥生日是农历十一月初一,不管怎么转,姥姥总会在生日的时候,把住的日期转到舅舅家里去。
最绝的一招就是过年,每一次过年还能再转回去,这就需要本事了,我反正上了大学也算不出来。
有时候要住42天,有时候要住30天,最短的也要25天吧,反正姥姥就是老佛爷,说了就是圣旨,每家每户都要从姥姥的家里接出来再送过去。姥姥怎么说子女们就怎么做。母亲说,她们小的时候姥姥特别能打,规矩都是那个时候养成的。
这一次就是从初一再到初一,大姨家接完之后,就送到了姥姥家。
二姨夫今年刚刚去世。7月28号吧。反正今天是初一,也是8月1号,我和姐姐一大早就去把姥姥送过去,舅舅已经在二姨家等着了,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用再送到舅舅家里,就可以直接送到阿姨家里了。。
二姨家在村子里,村子里这个时候,闲人也比较多,在小卖部的门口很多人都在那儿坐着。
姐姐从车里把轮椅拿出来,为姥姥开了车门,姥姥慢慢的坐上去,我们扶着她,把拐棍儿递上去。
表哥从后面推着,我从旁边招呼着,送到了小卖铺的门口,姥姥就非常熟悉地和他们攀谈起来,虽然是百岁老人,眼睛做过白内障手术,但是不妨碍看颜色的能力,一路上,说绿色的什么红色的什么,对生活还是充满了热爱。从我家到二姨家有几个村庄,姥姥是记得很清楚的,而且标志性的建筑怎么修路也是没有改动的,那些庙宇都承载了百姓的很多心愿,所以还保留在那里。然而看到那个小嘴的庙,就知道已经快到二姨家了
姥姥年轻时候迈着她裹了的小脚,也是没少来过的。
姥爷在的时候,家庭条件还好还可以骑着驴。后来逃荒要饭的时候,就只能靠走了,可想而知三寸金莲是走不了路的,当时母亲10岁,舅舅8岁,小姨可能才两三岁吧。他们多么渴望姥姥能抱着他们,可是姥姥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只有那头小毛驴,驮着行李再驮着姥姥。到山西舅爷家里去逃荒。
舅爷的照片我是看过的,除了大鼻子比较相像之外,看不出有什么相似之处了。因为没有亲眼见过,没有嬉戏打闹,没有说过话,也就是没有这种体验,所以亲情的体验也就比较浅薄。
只是小时候姥姥给我们梳头印象深刻,那个时候我才10岁左右吧,母亲就住院做了手术。学习变辫子也是那个时候学出来的吧。
去送姥姥的时候母亲这一次并没有跟着去,因为我的车太小了,我和姐姐加上姥姥,加上姥姥的东西还有轮椅,还有她摔倒之后给她买的那个架子,让她扶的那个架子练习走路,所以她的行李是装载了不少。
昨天我就回家跟母亲说,到初一了该去送姥姥,姥姥偏偏就听见了,就说了,可以早一点。
我也跟姥姥说,明天就初一了,姥姥笑着说是啊,就该走了,我还想着我走了,你母亲一个人会闷得慌,我在这里住着,你们三天两头的给他打电也不闷得慌呀,还出去浇菜,我也就放心了,该去你二姨家住着了。
我把车调过头,下车走到姥姥跟前,摸摸她的头,跟她笑着说姥姥我要回家啦。
姥姥手里拿着拐棍,扬起来说走吧。
手上的力气又使我看到了70岁姥姥的样子。
我和姥姥在院子里搓着麻绳,姥姥给我唱,刘玉兰,那个光绪三年人吃人的歌谣。
如今的社会好了,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