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聚会。
其中,朋友M三个月前刚从某国有银行跳入一家做互联网金融的初创公司,朋友K则是在一年前通过社招从私企进入某国有企业。
大家都很好奇,追问这两人简直像是互换身份的职业选择,到底是怎样的感受?
1.
M说,从国有银行跳入初创公司,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都得靠自己了。
M原先在银行是负责后台运营的,做的是计费管理,对各项业务只是略知皮毛,并不深入。
可是到了这家初创公司,她就算是顶着金字招牌了,那可是从xx银行出来的呀。
不管哪个模块,只要涉及银行业务,什么理财产品,什么贷款产品,什么账户体系,只要出了问题,或者对接过程不顺利,她就被当成随叫随到的救兵。在公司其他人的眼中,她就是无所不能的银行万事通。
原先她还抱着跨界学习的心态,结果到了新公司,才发现自己真是图样图森破了,人家根本就没给你过渡期,直接上战场了。
不会是吧,自己学去,既没人也没时间哄着你带着你。
她现在的模式就是,每天晚上疯狂学习,“不要脸”地各种骚扰关系好的原同事。白天穿梭于各个模块中,将晚上的输入转变为输出。
随着一个个任务的通关解决,她也从原同事眼中的小白,逐渐成为新同事眼中的大拿。
M感慨,到了新公司,才知道日子过得有多快,现在的一天顶得上过去的一个月。
K则刚好相反。
她原先在私企做人力,这次通过社招进入国有企业同样负责人力工作,还增加了一些行政职能。
K说,这一年时间下来,才发现原先对国企的印象还是有偏差的。
虽然那些靠关系提拔、躺着不干事的还很多,但靠努力获得晋升的也不少,比如她。
是的,K在这短短的一年内已经晋升为办公室的副主任。
刚到这家国企时,她并没有想着要一劳永逸。因为签署的是固定期限合同,所以她只是想稍微休整一阵后再考虑后面的方向。
但即便如此,她仍然拿出在私企干活时的拼命劲儿来干活。
比如,领导布置的工作,永远比提交时限提前一点儿上交,所有的方案永远提供2个备选,除了领导交代的要点外,她永远都会结合上自己的想法考虑得更周全一些。
因为是新人,还可以保证自己安安心心地工作,避免陷入办公室政治纷争。
几个月下来,她不仅完成了自己分内的工作,还将办公室积攒了很久的许多陈年旧账都给清理了。
领导对她超级满意,上个月力排众议将她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
而且为了方便她开展工作,还把现任的办公室主任调离岗位,为她扫清了进一步晋升的障碍。
K说,虽然还没确定是不是要在这家国企干到老,但她觉得现在有种安全感,不是因为在国企,而是因为自己的适应性。
所谓的安全感,都是发自内心的吧。
2.
你会说:
姐,你这两个朋友的情况,
无论是在创业公司,还是在国企,
都算是熬出来了,
那些没熬出来的,比如我,该怎么办?
再说,每个单位情况都不同,哪里都这么好运?
姐想说,
无关你身处什么公司,身处什么环境,你有且只能改变自己。
而这其中,最需要改变的就是,你的思维方式。
第一:始终积极主动
很多体制内的朋友,开始也是信誓旦旦一定要混出个样子。
但随着时间流逝,工作年限一长,就把原先的豪情壮语忘在一旁,在几乎一成不变的工作中消磨时光。
也有很多在体制外的朋友,开始是冲着高投入高薪资去的。
结果做着做着心态就慢慢改变,“反正都是给老板打工,又不是给自己做事,对得起薪水就好”。
思维方式一变,就立刻体现在工作成效上。
原先可以又快又好,现在就变成不拖后腿就好。
原先可以给出几个备选方案,现在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
但其实,凡是这样的想的人,都忽略了一点。
所有的打工,本质上都不只是打一份工,而是在打两份工。
不止是为领导为老板打工赚钱,还是为自己在打工——为自己的后续发展积累资本。
徐小平老师说过一个例子。
当年他曾劝说一个朋友跳槽,从某纸媒集团转到一家做直播的初创公司做高管。
朋友万分不解。
因为直播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初创公司毕竟风险大,而且他在纸媒集团做得顺风顺水、据说也很快要被提拔至高管。
徐老师就说,
风险大的其实是公司,而不是公司的人。
只要你在这个行业做过,还能有一番作为,就算公司最后未能存活下来,你也收获了这个行业的经验,就为自己积累了后续发展的资本。
果不其然,这家初创公司最后倒闭了。
但因为这个朋友本身做得很好,在公司内部在行业内都积累了声名,马上就有好几家业内更大的公司向他抛出橄榄枝,他也顺利从纸媒这个相对没落的行业过度到了最新最热的内容行业。
理解了这一点,
想通了在公司内做的所有事情,
都是为自己积累经验,积累人脉,积累口碑,积累声名,积累资本,
你就能够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工作中。
上面提及的姐的朋友M,为什么会有机会进入这家互联网金融的初创公司?
就是因为她的上司非常欣赏她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从而向开初创公司的朋友推荐了M。
无论表面上你在为谁工作,
实质上,
你都是在为自己工作。
第二:想尽办法把事情搞定
其实,大家在聚会时对于K能够这么快升任办公室副主任还是感到非常诧异。
K认为,除了日常工作拼命外,应该是领导觉得把事情交给她办放心。
因为她总是想尽办法搞定领导交办的每件事。
K举了个例子。
她们单位每到年底都要回收旧欠。
有一家公司是前任办公室主任的关系户,好几年都催不回来欠款。现任办公室主任估计是不想和前任结下梁子,从来都是能拖就拖。
但是去年底,总部要特别严格,领导就把这件事交给了她。
她了解了背景情况后,就开始动用私人资源去找那家公司的关键人。
辗转了好几手,最后发现,她的高中同学在那家公司的甲方公司工作。
这个同学和她关系不错,就一起出手求助于公司高层,再通过甲方公司高层给那家公司的高层施压。
虽然没能一次性追回全部欠款,但那家公司最终签署了补充协议,先归还50%,剩下的递延两年归还。
港真,我们都很佩服她敢插手这么麻烦的事情,还不惜动用这么大的人力资源。
因为这件事,她领导才对她真正刮目相看,才有了后面的提拔。
想起几前年大火的日剧《半泽直树》。
里面的直树也是这样不惜投入全部,终于收集到客户骗保的证据,一步步洗刷冤屈,出人头地。
还有《穿PRADA的女王》。
安妮.海瑟薇扮演的女助理,也是一步步想尽办法搞定了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的主编米兰达提出的各种事情,甚至包括给她的双胞胎女儿搞到还未出版的《哈利波特》最新手稿,才获得了女魔头的认可。
当然,在我们现实的职场中,一般不会出现这样奇葩的要求,但身边经常会听到有人为不顺利找各种借口:
我已经把会议所有的流程都过了几遍,谁也没想到横幅会挂得这么不牢靠、半途掉下来。
这个政策制定得一点问题都没有,都是底下执行得不到位,我能有什么办法?
我已经试过了所有的办法,就是联系不上这个客户,怎么办?
。。。。。。
你看,其实这些看起来没有办法的事情,换个切入点,换个方法,也许就能搞定。
只不过当事人懒得再试一把,懒得动脑子,懒得费力气。
不管你之前花费了多大的精力,把事情搞定,才是那最后的临门一脚。
职场里的晋升,就是一步步打怪的过程。
没有前面一次次命中的“临门一脚”,你永远没有机会KO。
3.
后台总有朋友在问:
我既没钱,也没资源,那该怎么办?
那就紧紧抓住你现在的职业。
更积极主动些,
用尽体力能力智力去搞定事情。
这些都会转变为你的资本。
就像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说:
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
时间终会回馈你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