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而我不再觉得失去是舍不得】
昨晚同老友聊天,问及为何不如从前那般经常联络,她给出的答案令我大吃一惊。她说我们不再像是一个世界的人,她困扰于自己跻身的小城,觉得城外面的人,总要比她眼界开阔,于是既然早晚会无话可说,不如现在就一句不说。
我听来很惊讶是真的,但我也懂得这种感受。
妹妹高考时,我不知该如何鼓励她,或者该说些什么证明高考的确很重要,于是我给她讲了个故事。
我说,曾经有两个朋友,他们关系非常好,无话不说,默契十足。其中一个以为这种超越爱情的友情,可以保持一辈子,但却连一个高考都没熬过。两个平时成绩不相上下的人,一个去了985,211,一个却沦落到二本。大一时两个人还偶有联系,但再也不如高中时那样。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就这样两个人闹过几次矛盾后,老死不相往来了。
妹妹也有一个非常好的男闺蜜,成绩全级第一。幸好,后来她高考成绩不错,和男闺蜜一样,都考了重点,不至于因为同样的原因,将上面重演。
站在过来人的立场,有时劝阻年轻人不要走弯路,也会语塞。许多当年错误的选择,后果并不会一下子暴露。
比如说,我和妹妹说高考很重要,可我能讲出的原因,对我而言影响最深的就是“失去一些朋友”。可是,还有一些人仍在,不论是重点还是普通的,只能说高考是失去他们的导火线而已,更深的缘由也许早就深埋。
人生是一条长途旅行,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最幸运的遇见,莫过于“倾盖如故”的旅伴成了朋友。有的人陪你走了一小段,有的人陪你走了一大段。也许友情并不能以时间论深浅,也许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而最遗憾的是,我们没来得及好好道别,可能就已见过最后一面了。
【二:那生活还过分激动/没什么我已经以为能够把握】
在家时总是向往外面的世界,习惯居住的地方,在自己眼中好像一潭死水,毫无风景可言。总是认为精彩离自己有很远的距离,司空见惯的景致,习惯性去抹杀了它的美。
离开老家不过三年,许多细节我已记不清楚。看朋友圈里提到的新地址,很多我都不曾去过。看朋友发在朋友圈里的照片,才发现原来老家也是那么美呀。
有科学研究证明,社交网络是当代人感到不快乐的一大原因。朋友圈里的朋友,永远是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状态,今天出去旅行,明天买了新包,她们总有吃不完的大餐,用不完的好运气,爱死他们的男朋友和不必为柴米油盐奔波的闲情雅致,各个都是人生赢家。
相信了别人笔下的生活,比观自己,顿时自卑羞愧的不得了。
但即便如此,我也听到了别人对我说出文章开头的那段。这让我不由开始反思,朋友圈儿中宝马香车,鲜衣怒马到底水分有多大。
就那我本人而言吧,去北京时遇到大暴雨没带伞,被浇成落水狗。可我发的朋友圈确是一张大雨的配图和“青春,就是大雨滂沱中的奔跑与驻足”。拧掉水分,也就是穷游没带伞,到处躲雨拼命跑。
这样的情况还蛮多,一桌大餐被服务生端来,急忙按住别人筷子:“别吃,等我先拍张完整的照片”。各种角度拍一遍,菜凉三分,再挑出一张最顺眼的,加滤镜p文字,还得绞尽脑汁的编一段看起来特端着的文字。这时,菜都凉一半了,口感远不及刚端上来时可口。
这其中的门门道道要掰扯明白,又能写篇长文了。所以女人心海底针,女人的心思你别猜,这些都是对的。不过我也见过,有男孩子发自拍挡脸,美其名曰“太帅怕你们爱上我”。各中缘由多半是对自身外貌不自信造成的,自黑多半是心口不一的反话,只要记住没有人不爱自己,自黑也是变相的自傲表现,说起来也没多困难。
所以,别人的朋友圈儿,基本就是别人家孩子的升级版变形,后者是家长拿来恶心你,前者是你自己变着法儿恶心自己。
但生活过得就像朋友圈儿一样精彩的有没有,我非常肯定的说“有”。不过,对待这种人,我非但不羡慕嫉妒恨,反倒蛮开心。就像驴子前面的胡萝卜,虽然吃不到嘴,但至少是个前进的动力。朋友圈是方寸间别人的视野,也是为你打开的一扇窗。心有向往,就说明尚有斗志愿意一搏。
怕就怕,你的朋友圈中连个能炫耀生活的都没有,怕就怕过度关注别人的绚烂多彩,而在自己脚踏实地的世界里迷失自我。
自卑,怯懦,畏步不前。可能是外界的落差带给你的不公,但以此为借口,从此消极生活,开始怨天尤人,埋怨家庭,埋怨社会,只能证明你是个不折不扣的loser,放弃自救的人,谁又闲的去拽你一把。
等走过那“听风是风,见雨是雨”的阶段,用理性的眼光,去回顾过往的坎坷与缺憾,会发现原来他们是另一种方式表现的圆满。
就拿我自己说。
中考失利,进了次等的高中,花钱找关系进重点,还被经手人坑了。憋着口气,拼死拼活考到全级36,以为进重点班稳操胜券,结果又在分班上出了岔子,沦落到普通班。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在当时逼的我濒临崩溃,觉得前方一片黯淡。
可高考后,再回顾却觉得这是对我最好的安排。
高中三年,我从挫折中学会成长,在压力下加强了韧性。虽然自己努力是一部分原因,但环境的重要性是无可取代的。可以肯定,如果把我放到那所重点高中,我一定不会获得这么多的机遇与挑战。
没有进重点高中,也算是因祸得福。家人朋友亲历的老师势利亲财,普通人家的孩子很难出头。远不及我的课任们亲切可爱。没能进入重点班,反倒因为始终成绩拔尖,老师青睐有佳备受照顾。
在这二等高中里,我遇到了于我而言最棒的老师,不止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在我困惑迷茫时的聆听者和督促者。
没有ppt分组讲课的经验,我不可能有胆量在大学里一次次站上讲台,收获掌声。没当班长,我不可能那么快的长大,学会隐藏和利用自己的锋芒。如果班级不那么乱,我也不可能在挫折后收获那么多经验和友情的温暖。如果没到这所学校,我也不能和几个老师。从师生变成友谊地久天长的好朋友。
再说大学更是,如果当初我固执己见奔去上海,哪能像现在这样,畅享随时回家的悠闲自在。
我也算是抓了一手烂牌,却打出个不错的结局。过去的种种缺憾,现如今看来不过是中了时间的障眼法,当年以为误入歧途的弯路,兴许是隐藏太深的捷径。永远不要为已经过去的事情轻易后悔,尽管跟随心灵大步向前,缺憾或是完美不必拘泥于一时,如果冥冥中自有命运去做牵引,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接受它,再回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