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活着》也是在机缘巧合之下,经常听身边的人说这本书读了给人很大的震撼,也看到好多的公众号都有对这本书的推荐。于是向身边的朋友借过来看了一下。最后,忍不住多看了几遍。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很有创意,那就是采用第一人称,让主人公福贵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样给人的一种感受就是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坐在他身边,听他跟你讲故事,很容易让人融入到这种氛围中,用心的去体会主人公的人生经历。
当我第一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整颗心一直都是揪着的,我的眼泪一直没干过。福贵从家有百亩良田的阔少爷沦落为最底层的老百姓,田没了,房子没了,后来爹也走了,最后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也被岳父接回去了…没有人能体会到他心里的落差。可是,这个时候他不能倒下,要活着。还有爱他的母亲,乖巧的女儿,未出生的孩子,等待他的妻子。
于是,让自己开始适应田间的劳作,适应贫苦的生活,适应周围人的冷眼。后来,妻子带着儿子回来了,全家人团圆了!可是,好景不长,在为生病的母亲请大夫的路上遇到国民党抓壮丁,为了保命,只能跟着他们去。看着离家越来越远的路,想着家里还有等着他的老母亲,期盼着自己回去的妻子还有一双儿女,福贵无数次的想要逃走,可现实告诉他是逃不掉的,最后只能乖乖留下。心里唯一的信念就是他一定要活着。终于,熬到了那一天,他回家了。可是,母亲已经走了,就连乖巧可爱的女儿也变成了聋哑人。至少,这一大家人再次团聚了,他要好好地活着,好好地守护他们。艰苦的生活并没有使他们向命运妥协,可是总是天不遂人愿,硬是要拆散他们一家人。上小学五年级有庆被拉进参与救助难产大出血的校长的行列,善良的有庆抢在前面想要献血,结果医生为了救活县长的女人而枉顾他人生命,竟然将有庆抽血活活抽死过去。等福贵看到自己可爱的孩子时,只有早已冰冷的尸体。他独自将孩子埋掉,不敢让妻子和女儿知晓,独自忍受内心的痛苦。
看似终于熬到头了,自己的女儿有了一个好去处,还有个好女婿,眼看着家里还即将迎来一位新成员。可是,哪知凤霞在医生的疏忽中就这么去了,只留下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而妻子也在得知真相后的三个月后死去,就留下三个孤苦的男人。
可是,还是得活着。
本以为就这样活下去了,可是女婿在一次意外中惨死,独留下三岁的孩子。最终,孙子因为一时吃到难以吃到的豆子,贪吃而撑死。独独留下福贵一人。
他亲手送走了身边一个个亲人,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去,心里的苦楚可想而知,他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别离,刚结痂的伤口一次又一次的被拉开,再撒上盐。这种心灵上的痛苦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承受。可是,福贵他要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
也许是被伤很了,我忍不住的想读第二遍,有了另一番感受。这一次的还是哭了,是为福贵感到幸福而哭。
福贵家产被败光后,回到家,迎接他的不是所有人的谩骂与责怪,而是妻子的感叹“你活着就好”。以为妻子被岳父接回去后就不会再回来了,哪知这个过习惯了富贵生活的千金愿意摒弃美好的生活来跟他过这种贫苦日子,而且还有一双懂事的儿女承欢膝下,难道福贵不是幸福的吗?一家同甘共苦,虽然生活艰苦,可是终究还是很幸福的。再到后来还有同样孝顺的女婿,懂事的小外孙,这对一个人来说,这样最简单的幸福不是最甜美的吗?虽然亲人们都离他远去,但在最后只有一头老牛和福贵相依为伴,他们的晚年都不会寂寞。这样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活着”这个充满力量的词汇,不是来自呐喊,,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与苦难,乐趣与平庸。我们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这是生命赋予我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