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题目一出来,有很多人就开始蹭蹭的飞答案,古人说:学海无涯苦作舟;现在有一本书非常有名的书,叫《异类》:一万小时理论。其实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四个字:死磕,自虐,你就能成为一个高手。
还记得我们的小学的时候,有一篇欧阳修的文章叫《卖油翁》:意思就是甭管是射箭还是老头儿卖油,本质上就是我手练熟了,自然就是高手。但这个理论今天看起来是有重大缺陷的,因为那是农耕民族的结论。
再举个栗子,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非常勤奋,打的草稿好几麻袋,走路都撞电线杆上,为什么呢,脑子里面想数学题呢,所以人家成名成家。这样的故事在80年代初(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初),给中国人确确实实打了一针鸡血。大家就会觉得,嗯,靠自己的勤奋可以有出头之日。
这种鸡汤性质的见解,大家觉得都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然鹅,是不解决问题的。还有一类见解,称为工程学的见解:就是把目标拆解为具体的行为,一张张的图纸,一颗颗的钉子,然后把这个工程建造出来,这才是有用的见解。(没有心灵鸡汤,只有心灵硫酸)
02
那怎样成为一个高手呢?答案就是四个字:刻意练习。
我们来拆解,先说练习。一万小时练习么,这肯定不对。练习的基础是基本功,基本功的本质是什么,不是初级、入门,而是套路。(其实我还是蛮喜欢套路这个词的,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曲解这意思)。首先要理解,人类知识是如何构建起来的:科技黑箱。每个人都在分工中做好自己的事情就OK,不必知道别人是怎么操作的。把前人的经验上拿来就用,而不至于临场重新构建。
举个例子:各个民族的早期文明,要显得有面子,就会背大量的谚语、俗语、诗歌。孔子也曾经说过:不知诗,无以言(诗指诗经)。把前人已经搞明白的知识罐头,拿来就用,这就是“套路”。(哈哈)
那如何学套路呢?有两种套路最重要,第一种:教科书上找不到的,是同行前辈总结出的最宝贵的经验,关键是找同行、老司机,把套路学到手。第二种:概念。文化靠概念堆出来,要把概念打磨清楚。
我们反对的是什么,做基础练习。比如踢足球、拉小提琴,拼命比赛、拼命拉,那是傻练。要把大的知识体系拆解成一个个小的模块,成为一个个的知识罐头,然后分头去练。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吉他手,就要回到最细碎、枯燥、无聊的指法训练,俗称爬格子。在体育界,美式的橄榄球,10%的训练是在比赛中,平时都练什么,拆开来,比如说速度、特定的队形、某个特定队员身上某个特定部位肌肉群的训练。姚明说过:美国的篮球队员怎么训练,打拳击,训练下肢移动的速度和上肢的力量,这也是一个拆解的思路。
各个行业的高手,都是一样的。律师的基础,看大量的案例。围棋手,大量的训练是背诵一个个的定势,打一张张的古谱。顶级高手的成才之路,学别人成形的套路,把整座大厦拆成一个个砖头去训练,这样精度更高。光有套路不行,还有就是重复,反复的重复。人是怎么样学会一样东西的,其实是神经元在物理状态上被改变。
比如说学习这一套动作,大量的神经元同时开始很激动,在一起激动时间长了,习惯了,就会形成神经网络,渐渐的就会连在一起,甚至长在一起。你别看我们都顶个肉丸子,但是打开看,每个人大脑的沟回都是不一样的,神经的硬件系统是不一样的。练习的本质,七个字:针对性重复练习(这是心灵硫酸,好像特别痛苦,痛苦的还在后面。嗯哼,别打我,要脸)。
03
说完练习,再来说刻意。刻意学习,持续做你不会做的事儿(重要,此处要乘以X3)。心理学界把学习分为三个区:舒适区(全擅长、全拿手)、学习区(又称脱离舒适区)、恐慌区(所有的你都不会,一脸懵逼的样子)。而学习的本质是:永远不舒服,你在做不会做的事儿。
有一些简单的技艺,确实可以通过长久的训练,把自己代入舒适区,形成肌肉记忆,所有的动作都变成下意识,这也确实可以呈现为高手的状态。比如说刀削面师傅,最后可以练到不看锅在哪里都可以把面削进去。但是现代社会有很多分工,技能是非常综合的,如果让自己陷入舒适区,不能自拔,会害了你的。
举个例子,美国的一个高尔夫球星,叫泰格伍兹,据说很多人佩服他的是在挥杆的半途当中,如果球场上出现意外情况,他能够停下来,生生的停住,重新开始。因为专业,有的人早就把挥杆练成了肌肉记忆,是下意识的。泰格伍兹就是永远不让自己进入舒适区,平时训练就找高难度的情形,变着法儿让自己挑战高难度,任何一个动作都不能进入舒适区,不能进入失控的状态。
04
普通人要怎么才能在某个特定的领域成为高手呢。让自己进入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脱离舒适区,进入学习区。
重新定义好的学习环境:特指能提供即时反馈的环境。即时反馈是指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外界都会给你反馈,告诉你对了还是错了,已经够了还是得继续练。
举个例子:美国有个非常棒的大学篮球教练,有一些心理学家密切跟踪他在训练场的行为,发现5%-6%的话是在表扬,很少关心好坏。就是发不同的指示,75%都是在非常具体的反馈这个动作怎么样改,下一个动作做什么。训练场的话永远很短,不会超过20秒,不是鼓劲、打鸡血,做长远计划,而是对你细小的动作做反馈。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教育是否都会搬上互联网,录个视频,成千百万的人在电脑前看,但是一定要知道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的,因为很少有线下的反馈。师徒制,是未来学习的一个总方向,师生之间相互切磋,有一个即时反馈的机制。核心,想学习,就没有舒服的,因为学习的本质就是脱离舒适区。很多人说,小孩子的教育要寓教于乐,长大以后要享受生活。这个世界上,清晰的分成两种人,一种人,不管摆出的架势如何,只要在舒适区,他就没再学习,这叫享受生活。如果你觉得自己永远在学习、进步,那么你永远有不会有什么乐子,你永远在进步的路上品尝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