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传承着很多风俗习惯,但也有一些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打“元宝囤子”了。
我依稀还记得有一年大年初一的早晨,发现家里有规律地排着许多白色的圆粑粑,我一边跑着避开那些白色的东西一边喊道:“奶奶,那些白色的圆粑粑是什么呀?怎么我睡了一觉起来到处都是啊?”
奶奶笑着说:“是元宝囤子啊!”
“元宝囤子是干什么的呀!”
“讨个吉利呀!”我看着奶奶的笑脸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原来打元宝囤子远不像奶奶说的讨个吉利那么简单,它包含了许多的讲究和寓意。
除夕晚上吃完饭放完鞭炮就是打元宝囤子了,打元宝囤子前要用小蒲包装上洋灰(石灰粉),记得奶奶那时把洋灰放在一种捕虾的小竹篓里,因篓子底部状如菊花,所以打在地上的元宝囤子像一朵朵盛开的菊花煞是好看。
打元宝囤子前要先把家前屋后四周路口扫干净,然后拎着小蒲包从自家大门口起,每隔一段距离打上一个石灰印记,屋里打到刁钻打到路上,一直打到田埂上。
石灰印记似一个个白色的“囤子”,预示这些囤子来年都装满元宝,或者就是五谷满仓,生活美满。这显示着人们对日子越过越美好的企盼与向往。同时也不失为人们对讲究卫生,祛病除灾优良传统的继承。
记得那时,正月初一早上拜年时,到处都是干干净净,这家的元宝囤子连着那家的,走在路上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然而现在,元宝囤子几乎看不见了。记得刚结婚时,老公他们队里还有几户人家会打元宝囤子,那时即觉得奇怪又佩服那几户人家的执着。后来听婆婆说,像这种老规矩只有家里有大的喜事才可以作更改,否则是不能改变的,这样不吉利。最近几年,已经看不见元宝囤子了,想必那几户人家已经趁着家里办事把这个规矩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