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孩子的心灵就好像是一本书,这本书需要父母用心去体会才能读得懂。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每天都在关注孩子的成长,似乎对孩子已经非常了解了。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更多的父母并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还很遥远。所以,怎样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每一位父母应该思考和践行的。
“孩子,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凡事多与孩子商量,征求他的意见
可以说,大部分父母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会想到去和孩子商量,也往往会忽略孩子的意见。毕竟,对于一个小孩子,我们能要求他们什么呢?不过,在孩子的眼中,习惯于征求自己意见的父母更有亲和力和可信度。
在一个小孩子的眼中,父母都是自己的靠山。他们不仅力气大,有想法,重要的是他们有发号施令的权力。但有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斥责、说教,无论事情大小,是否关乎孩子本身,都不征求孩子的意见,一味地替孩子做主。而那些更容易体察到孩子想法的父母,更受孩子的欢迎,甚至会让孩子感激万分。
有一对孪生兄弟,他们活泼好动、聪明伶俐。一天,小兄弟俩商量好到外面玩耍。父亲同意了,但是要求他们必须在傍晚前回来。可是,这小兄弟俩一玩起来就忘记了时间,直到天黑之后才回到家。
在他们还没回家的这段时间,父亲的焦急程度可想而知,不过,他下定决心,如果待会儿兄弟俩回来后,自己一定不要急着责备他们。要试着和他们沟通,因为他们都是值得相信的好孩子。
小兄弟俩明显已经知道错了,他们正等着挨父亲的骂。没想到父亲心平气和地说:“孩子们,你们在约定好的时间里没有回来,我和你妈妈都急坏了。你们看,这次怎么办?”小兄弟俩听了父亲的话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没有想到父亲会这么宽容,会给他们留这么大的“面子”。后来,他们主动要求饭后帮助妈妈洗碗,作为对这件事情的惩罚。从那以后,小兄弟俩再也没有发生过不按时回家的情况。
我们可以想象,当他们没有受到父亲的责骂是多么地感激,这位父亲用这种巧妙的方式,把惩罚犯错孩子的任务交给了当事人,既不失惩罚的目的,也保全了孩子的面子,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这位父亲认为,通过征求孩子意见这种方式,最终让孩子明白了“理解、信任、承诺、准时”等重要的观念。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会极大地影响孩子待人接物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