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企业对培训的重视度逐渐提升,老板花几万元去参加一次培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企业斥资数十到数百万元用于员工的培训也成为常态。但近期对多家中小企业的内部调研显示,63%的员工表示培训与日常工作及行为没有直接关系;21%的员工认为培训主要是扩大知识面;15%的员工认为培训不仅没有太多价值还耽误工作。
这种知行分裂的状况反映了企业培训的迷失:一边是企业严重了浪费了无法追回的资源却收效甚微,另一边是培训机构锣鼓喧天培训业务如火如荼。说起企业培训的“迷人”之处,有三点不得不提:
1一是内容之迷:培训内容脱离岗位实际情况,难以运用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理论与经验,许多培训机构不知如何针对企业的实际发展阶段给企业设计课程培训和训练体系,课程安排大多是相互抄袭,师资也大多是拼凑的所谓专家队伍。许多人,既无科学理论,也无相关实践,这种生、旦、净、末、丑、竞相登台的现状,难免相互之间出现矛盾。
其结果是,一方面学员是课上激动,回去不知道怎么动;另一方面,参训者接受了混乱而不系统的知识却深感无所适从,甚至还无法准确说出自己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是什么及岗位的工作流程,标准是什么,更无法转化为绩效。
2二是培训方法之迷:只“知”不“行”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人们早就摸索出一套有效的传递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我们可以把这种模式称为“知”、“明”、“行”、“习”模式。例如学开车,师傅先讲汽车的运行原理,这叫“知”;再训练你上坡,教你分解动作,这叫“明”;再带你上路学习,这叫“行”;进而培养你的习惯动作,这叫“习”。
目前的市面流行的培训课程以讲师授课为主,鲜有联系实际实践的环节,更不用说学员能在实践中反复研习所学的知识。这种培训模式虽然可以传递一定量的知识,但却无法对岗位员工的行为与绩效产生真正的影响。
3受训体系之迷:企业高层和中基层人员所学课程无法统一于企业实践中通常国内企业的老板和一两名核心员工往往经常参加各种高端培训,也拿到了EMBA的学位,但是企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源于组织整体的水平提升,单靠一个EMBA去领导一群思想各异的门外汉,再好的管理思想也难以成功落地。另一方面,企业分层级受训的现象导致培训内容的割裂与分散,例如:针对中层管理参加的培训,老总不来;讲班组管理训练,经理不参加……最终导致同一家企业经营思想不统一,无法形成科学的管理系统,许多好的管理及训练模式难以应用到企业实践中。
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方法再到学习受众,传统的培训模式在培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上彻底迷失。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学习内容和方法体系,企业培训难免一直误入“费时费力不出工”的歧途。
企业要想走出培训迷局,必须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转变学习内容上的碎片化、分散化为基于岗位能力提升为核心的系统学习;二是转变学习方法上的单一课程培训为主为“知明行习”结合的训练模式;三是转变团队学习的分散割裂状态为企业家带领核心团队为同一个目标不断提升和精进。
那么如何才能完成这三个转变?方法是:
1建立以岗位员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学习内容体系建立以岗位员工能力提升为指导思想的学习内容体系,是系统地以提升岗位员工工作能力为目标,通过提取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并结合绩效目标开发训练课程,使培训内容和企业工作实践紧及岗位能力提升密结合。
2建立企业内部培训师和教练体系企业需要在构建岗位工作模型的同时搭建基于岗位能力提升的训练体系、内部培训师及教练体系,从而形成“知明行习”结合的培训模式。用培训让员工掌握所需知识(知),用训练让员工掌握岗位所需技能(明),用在工作中运用并由教练进行辅导、巩固和实操(行),最后通过持续的检核固化其形成工作习惯(习)。从而让企业岗位经验得到有效的传承,同时提升岗位人才复制及员工合格上岗的速度。
3组织企业各级团队作为一个整体来参加学习无论是管理思想还是技能型培训,要想在企业落地转化为实践,都需要上下一心,决策和执行高度统一。因此,企业家的学习和基层员工的学习尽管内容层次不同,但应处在同一个实施系统中。在企业培训课程设计上,企业高层和各层团队围绕同一实践系统的知识进行学习,必将最大化转化知识学习的价值,从而更加显著地提升绩效。
培训是企业效率提升的快捷通道,转变企业的培训模式,做有价值的培训已经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安之行基于科学方法论加实战经验为核心的专家队伍,以建立岗位工作模型下的学习方式,将为您员工岗位工作效率提升,试错成本降低,知识经验传承创造巨额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