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舆情原因在老家住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出生在大山,成长在大山,离开老家后,这一次的避舆情让我对那我常常思念的家乡土地有着格外的感触。
这些年老家确实发生了很多的改变,只格三年时间,这次回去我差点没有认出路来,原来的土路变成水泥路,水泥路变成了沥青路,从县城回去乡镇的路上两边都建起了高楼,特别是乡镇四周的村庄,我的老家家族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堂哥也在寨里建起了两层砖房高楼,很多家族的长辈都在重新立起好房子,我们越来越好,经济条件比以前更好了,本应该高兴的事情而我内心却充满忧虑,因为随着房子的建起,寨里的孩子也随着增多,这次回去很多堂弟堂妹我都认不全,基本上结婚后现在30岁以上的家族堂哥叔叔他们平均都有三个孩子,让我深深的思考!家族的壮大我们很高兴,但是把孩子生下来就外出打工,留下的堂弟,堂妹,侄子,侄女们的教育和成长怎么办?
在老家眼里,有了房子,没有孩子以后给谁住?堂哥建起第一个砖楼,在交流中说起,留给孩子将来住,我只能深深吸一口气,在老家很多人眼里,有了好房子才能取到好老婆,所以砸锅卖铁也要把房子放在第一位,辛苦几十年存了些积蓄弄好了房子然后继续外出打工,继续留下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从来没有考虑如何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一个家族只有注重教育才得以延续,而不是经济,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属于留守儿童,那时候社会经济没有今天好,可以理解那时候的留守和父母的无奈出门,而今天几十年过去了,经济越来越好,本留守儿童应该越来越少,但是家族当中越来越多,只能说明一点,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可能口袋里有点钱但是脑袋里却停在原地乃至往后走。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之快,可是人们的思维却没有提高。
因为过了一段舆情后才回去的老家,回去的时候村里面年轻人大部分已经出门打工了,留下老人和很多孩子,让我对这一现象有了很大的感触和思考。
穷人养孩子,是一种投资行为,是一种功利行为。生儿子的目的,是为了养老,是为了改变命运。穷人的孩子注定要承担这一使命。
这也是穷人为什么砸锅卖铁都要娶媳妇生孩子,因为他们清楚,我这辈子就是这样了,所以我赌自己的孩子,生更多的孩子,将来能改变我们的命运!这个孩子改变不了,那个孩子一定改变,所以生更多的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概率更大,至于孩子有没有压力,他是否幸福,他们是否快乐,是否觉得活一次很值得,从来就不考虑,我把他生下来,我就是功德无量,他就要无条件服从我!
所以说,穷人生小孩的时候,不会想想自己能否给孩子温饱的环境,幸福的氛围,是否能给他一个美好的童年和成长的环境,只会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从出生就告诉他们要如何努力,却不知道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背负着这一切带来的痛苦,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为什么穷人不喜欢教育,反而喜欢生孩子?
穷人生孩子,是为了养老和防大病,可恰恰是因为没有教育投入,孩子的未来能不能派上用场?
于是解决的方法就是概率,多生孩子,总有一个管用的。
“超生游击队”跟“我们不愿多生”,都是各自生存条件下的理性选择。穷人不愿意投入教育,所以要多生;富人重视教育,所以不需要多生,当然很多人会说今天的富人也是生孩子越来越多啊?是啊,但是他们有能力有条件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啊。
记得一次邵老师说过:生我一个女儿,比得上生十万个女儿,所以培养好一个孩子比得上生十几个孩子。
今天的农村孩子的犯罪率和离婚率其实是挺高的,据我了解我的很多表妹表姐前些年结婚,现在大部分都离婚了,这样现象的背后就是缺乏教育和爱的体现,前不久在和与我一起长大的兄弟聊天时说起,我们这一批孩子成长的时候没有手机,我们大部分的时间要不就是打篮球要不就是干活,而今天比我们小的堂弟堂妹他们现在除了手机游戏就是睡觉,更可悲的是我一堂弟说玩游戏投入近3000元了,而他的父亲远在外省打工,春节也没有回家,本来是农村的孩子早当家,本是农村的孩子更勤奋,今天却是相反,在城市生活几年的我更看到了城市孩子的努力刻苦,大学的时候在一家培训机构做书法老师,看到很多孩子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不是补课就是补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农村的孩子却悠闲着不知道干什么,这不是经济能力问题,在今天的中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不在是过去那种想读书没有条件读书的年代。
还有一个很大现象让我不得去思考:农村的孩子不会洗衣做饭了!
所以今天有了 “穷人家”的“富二代”,这样的说法。
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
限于很多父母的眼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一个错误: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他们的孩子不管学习好不好,反正从来不洗衣服、不打扫卫生、见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绩以外的事情跟他没关系,这样直接导致孩子的责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后,成了团队里做事不动脑筋,出问题就想推卸责任的人。这也是在我家庭当中两个妹妹的最大体现,所以邵老师曾经说我,一个农村孩子连做饭洗衣服都不会,成何体统,也是我这几年最大的反思和对两妹妹的生活要求。
教育的差异,会让贫富差异定格,甚至加剧。而这种差异,不是你上什么学校,而是父母能否以平常心面对自己的处境,在反思与成长中,用爱去教育孩子,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都始终相信“读书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农村的孩子只有不停下学习的脚步才能有未来,农村的父母只有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质量重视孩子的成长才有未来,而不是努力生更多的孩子和挣更多的钱来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