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3日,云南昭通初一女生在寝室被九名同学群殴后不敢再上学……
2019年10月31日,甘肃天水两名女生在校内,被逼下跪扇耳光……
在知乎有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校园暴力?一共有1282个回答,每一个字眼都让人触目惊心“他们不知道怎么拍到了我上厕所的视频,还大声讨论说下次要拍我洗澡的……”
“不知道为什么就把我拉到小树林扇耳光……”
“我很害怕,但我不敢告诉爸爸妈妈……”
以上是近几年关于校园暴力的新闻和知乎话题。随着校园霸凌题材的电影一步步走近我们的生活,这个事情的严重性开始被大众所看见。究竟是什么让那些在花一般年龄里的学生们,承受着那么多的疼痛,又是为什么有人会在最单纯的年龄,做出那些狠毒的事?
电影《少年的年》讲述了高三生陈念从校园霸凌的旁观者到受害者身份的转化,导演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运用“黑羊效应”来解答这其中的种种关联。
豆瓣8.3分《少年的你》,是一部以校园霸凌为题材的电影。主演是周冬雨和易烊千玺。这部电影也是继《七月与安生》后,周冬雨与曾国祥导演的又一次出彩合作。它入围了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提名第39届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角等12项奖项。
本篇文章将从“黑羊效应”的原理入手,以什么是黑羊效应、为什么会发生黑羊效应、及怎么应对黑羊效应,三个方面加以诠释《少年的你》中所出现的校园暴力的全貌。目的是为了让无论在校园暴力中处于什么身份的人,都能在错误的定位中,重新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早日摆脱黑羊效应带给其身心的枷锁。
什么是黑羊效应
.概念辨析
“黑羊效应”的概念是来自于,台湾著名精神科主任医师陈俊钦的《黑羊效应》一书中。
黑羊效应:是指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而其他好人旁观的心理陷阱。
看似复杂,用形象的黑羊场景来解释,就是由三部分来构成:①被欺负的黑羊②施暴的屠夫③冷漠的旁观者。
以《少年的你》为例,在班级里被欺负的陈念,是黑羊效应中的“黑羊”也就是受害者;对陈念屡次施暴的以魏莱为首的小团体是黑羊效应中的“屠夫”;最后所有知情但无所作为的同学都是“白羊”,冷漠的旁观者。要形成这样一个心理陷阱闭环,这三种身份缺一不可。
而这样的心理陷阱闭环在剧中发生过两次,一次是胡晓蝶被小群体孤立、欺负,“屠夫”小团体把红墨水倒在她的板凳上,制造出月经血的假象 。反观其他同学,很多都是知道这个事,但班里却无一人制止。最后导致了胡晓蝶精神崩溃,发生了跳楼事件。
第二次心理陷阱的闭环起因是,胡晓蝶跳楼后所有人都冷漠的像一块冰,陈念因同情胡晓蝶,给她的尸体盖了衣服后,猝不及防地变成了群体攻击的下一个目标。
她经历了殴打、被从楼梯上推下去、拍裸照等一系列暴力,“屠夫”小团体,把对胡晓蝶的那一套又在陈念身上故技重施。
为什么同情胡晓蝶的陈念会成为下一个目标?这里就要讨论一下,怎样的人会成为黑羊效应中的受害者。
.判断标准
“黑羊效应”的判断标准是:受害者必须是群体中的一员、施暴者必须是好人、且受害者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攻击、对于自己的遭遇没有人能告诉他为什么。
对比电影,陈念属于班级中的一员,对她施暴的小团体是一群也在努力考大学的高三党,并非社会闲杂人等。关于陈念自己也并不清楚,为什么给胡晓蝶盖了衣服后,自己就开始被针对。
其实这类事件并不是只发生在校园中,职场生活里也处处可见。一个职场新人初来乍到,可能因为某个点子,和老员工的向背,也可能因为某句无心的玩笑话,招致了老员工的抱团,被孤立。
在《管理密码:源起市场,赢在职场》一书中,作者为我们解释了上述这个职场现象的原因,新人有时候的加盟会给老员工一种侵入的感觉,他们会产生无意识的抱团,原则上是一种自我保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员工们在生活中可能不是一个无恶不赦的坏人,但是也不能否认,在这个公司的闭环里他们担任了“屠夫”的角色。这就是黑羊效应最诡谲的地方,明明三方都是大众定义里的好人,为何还会发生好人伤害好人的黑羊效应呢?
为什么会发生黑羊效应
.团体焦虑
校园霸凌总发生在高中时期是有原因的,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同学都承受着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心智还未成熟的他们,面临着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每天的焦虑和紧张可想而知。
剧中“屠夫”团体的魏莱更是如此,因为复读,她的父母对她有着更高的期待,每天的家庭关系都异常紧张。这也是她能成为“屠夫”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调查表明当一个人长期处于一种焦虑的情景下,是最容易过激地去寻找发泄点的。无论是前期的胡晓蝶还是之后的陈念都是她情绪的发泄点。
.沟通管道地下化的环境
高三一年是一个紧张的时刻,很多学生都有被家长、老师轮番收手机的经历。老师和家长的用心是好的,希望在最后的时刻,同学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最后的考试里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总是事与愿违,他们还是低估了这个阶段学生们的叛逆程度,一味地压制,反而会让他们更加想要处心积虑的得到手机。造成了手机交流“背阳”状,此时他们的谈话、思想极容易走偏,有时还会变得有针对性。
例如当大家通过手机得知,陈念的妈妈在卖“三无”面膜被人追债后,迅速引发了全班同学的群嘲、起哄。因为他们的年龄还无法知晓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怎样的伤害,又因为沟通管道的地下化,家长和老师无法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引,才会一步步地伤害陈念。
.拉帮结派的出现
当一个集体开始有拉帮结派的出现,处于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要警惕黑羊效应的发生,尤其是在强竞争关系集体中。
如之前所说,强竞争关系里的每一个人,都长期处于焦虑的状态,此时如果出现一个做错事的人,或者是出现了一个有些许不同的人,对小团体的其他人来说,都是救命稻草般的存在。因为团体内部如果有共同的敌人,团体内部的压力就会得到释放,从而把人们原有的情绪转移到那个共同的敌人身上。
《黑羊效应》中将这个定义为“共犯结构”,指团体中的所有人联起手来欺负共同的敌人,整个团体内部会对比产生认同感。
这也就是为什么以魏莱为首的小团体会欺负胡晓蝶、陈念的原因。因为他们自身的焦虑会使他们迅速抱团找到共同的敌人,使压力得以释放、使彼此产生认同。
身处黑羊角色应该如何应对
自身: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认识问题
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张遇升老师,在《精力管理》的课程中提出了“情绪标签法”:想控制情绪的第一步是认识情绪,从而给它打上标签,例如当你焦虑的时候,你可以在内心对自己说:这个感觉就是焦虑,我焦虑说的时候会手心出汗。
同理,当你所处的团体出现黑羊效应,而你成为了那只黑羊,此时你的自我认知就会显得格外重要,你首先要做的是跳出黑羊效应的影响,告知自己并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是过度焦虑使团体出了问题,哪怕不是自己也会有另一个人出现来承担这个角色。此时一定不能钻牛角尖,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循环中。
白羊:放弃教导式劝说
当过黑羊的人都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把自己被霸凌的事告诉亲近的人,得到的回答反而是:
为什么别人都没事,就是要找你麻烦?
是不是你太目中无人了,怎么不从自身找原因?
你总是把这些事放在心上,又怎么能快乐呢?生气、难过能解决问题吗?
就像警官问陈念为什么被欺凌、拍裸照不向别人求救,她说:“向那些问为什么只有你被挑上,别人没事的人吗”?
这些回复看似没有什么逻辑问题,但对黑羊来说却是致命一击,倘若你身边有正在经历黑羊效应的人,她向你发出求救信号的时候,如果你劝她不要生气,从自身找原因,其实是会更加激怒她,因为黑羊本身就没有做错什么,可是却不能被任何人理解。
你要做的是尽可能让黑羊的情绪可以得到宣泄,试着陪她一起去骂那些施暴者吧,让她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陪她宣泄是你能给她的最好安慰。
权威者:进行集体减压
权威者在黑羊效应中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是因为他们通常会选择“各打五十板”来平息事情,剧中陈念的老师也是因为无所作为最后被撤职换人。
权威者无法对受害人也就是黑羊感同身受,所以他们的措施才会只浮于表面,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大家都在一个集体里,要互帮互助好好相处。没有解不开的误会,把话说清楚就好了……
而他们的正确做法应该是看到集体中存在着的过度焦虑、以“减压”为主题开展各种活动和会议,降低集体内部承载的压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适时的减压活动可以让群体的正能量得到释放。
结语:
“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依然能仰望星空。”这句话写在陈念的课本上,也成为了小北的信仰。或许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我们没有办法制止黑羊效应的到来,也没有办法阻止“屠夫”的行为,但我们至少可以要求自己不要成为同样伤害别人的人。
人生漫漫,如果某天你成为了那只落单的“黑羊”,也希望你拥有让自己走出来的能力。如果天空太黑,黎明还没有到来,那就先成为那个仰望星空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