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参加1000天视频演讲+写作挑战的第843,说说听完《欧阳修传》学到的新词,新事儿。
1、欧阳修是哪儿人?
学生时代,学到欧阳修的文章,老师都特别骄傲的和我们说,欧阳修是我们江西的,还是我们吉安市人。
大学时的假期,我们去市里边的庐陵公园玩,据说庐陵也就是我们吉安的别称,是欧阳修给起的名字。所以我也一直认为欧阳修是我们江西人。
书里说,欧阳修在1007年出生在四川绵阳,祖籍是江西。四岁丧父后,母亲带他到湖北随州投靠叔叔,你说他是哪儿人呢?
2、“古文” & “时文”
欧阳修10岁的时候读到韩愈的文章,特别喜欢,立志成为这样的人。他17岁开始考乡试,一直到22岁也没考上,而失败的原因就是读韩愈的文章读多了,为啥呢?
当时有两种风格的文章,一种叫“古文”,一种叫“时文”。
古文就像《论语》、《孟子》这种文章,随心而写;
时文讲究对仗工整,押韵,而有时刻意追求对仗,凑字数,让文章的意思就别扭了一些。
而韩愈、欧阳修倡导的恢复古文。
3、欧阳修和包拯一起参加科举。
4、欧阳修和范仲淹
27岁的时候,特别崇拜比他大十几岁范仲淹,给做谏官的范仲淹写了篇《上范司谏书》批评他作为谏官,什么都不说。
范仲淹很欣赏欧阳修的文采,两个人成为好朋友,被别人说他俩结党营私。欧阳修上书皇帝大大方方成人,他俩就是做实事的“君子党”。
5、古代的情人节,是元宵节。
我们熟知的情人节七夕,是咱们现代人编出来的,而那时的元宵节,就是情人节。
古代没有点灯,元宵节的时候,皇帝下令3-5天的灯会,到处张灯结彩,大家都出来逛,也是男女相会,借着灯看清彼此长相的好机会。
还有挺多,觉得特有意思。
我是等风来不如追风去的小芬,了解一点新知识,也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