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
1.代表性目标用户
2.现在用户的类似用户
3.非使用者也可以;
注:如果找不到目标用户,一定要找到有相关联的用户,聊胜于无;
怎样找到他们:
1.利用网站——比如58同城,寻找访谈者;
2.利用亲朋好友介绍
3.给予一定的奖励
访谈结构:
该结构呈沙漏形状,从最普遍的信息开始,逐步深入到越来越多的具体问题,并通过摘要和总结做出结论
介绍
建立中立,富有同理心的形象
暖场
让人们脱离常规生活,把注意力集中到对产品的思考和问题的回答当中:
例子:
一般问题
重点关注态度、预期、假设、方法以及经验;描述我们在这里的原因。
深入关注
介绍产品或者产品想法,而人们关注细节,如产品能做什么、如何操作、易用性和直接体验
回顾
人们可以从更广的范围评估产品或者想法,该阶段讨论可以和“一般问题”阶段相对比,但其讨论重点是深入关注阶段的想法如何影响早先所讨论的问题。
总结
可以询问 ,假如这个产品是充满魔法的,你会希望它使怎样的?
我问了你那么多问题,你有没有问题想要问我的?
应该避免的问题:
1.引导性问题
2.专业性问题
3.询问某场景下,他们会怎么做/喜欢什么/想要怎么做
4.他们做什么的频率(应该问具体的频率,比如前一天、上周)
5.喜欢一件事情的绝对程度
6.二元性问题,答案是或否;
引导性访谈:
中立访谈人:
完全中立自己,忘记对产品的了解和感知;
运用禅的智慧,要提出的问题不会导致受访人的答案带有偏见;
只是你对一件事,一件毫无关心的事情进行提问;
这点非常重要。并且需要经验积累,可能我们第一次访谈的时候觉得很多问题问不到点上面,很多问题太矫揉造作,但是都没关系,随着经验的增加,会慢慢在最自然的情况下了解用户的行为,了解到想要的信息。
编写非引导性问题
1.问题要关注直接体验(immediately experience)
2.问题要客观,不要让回答问题的人觉得你在期待某个特定答案,也不要让人觉得没有答案。
3.问题要关注单一主题;不要用“或”和“和”
4.保持问题的开放性(open—ended)
5.避免二元性选择问题
进行非引导性访谈
1.定义术语(define terms)——用用户的语言进行询问
2.不要强求观点
3.重复答案
4.跟进例子,但是首先要等待无引导性答案。
5.利用人工物品保持人们的关注点并触发想法。
6.要留意自己的期望
7.不要说参与者错了
8.倾听用户对你的提问
9.从语言和意图上保持问题简单
10.随时回顾磁带。
11.适当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