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老婆视频的时候,老婆说收拾了女儿一顿。我半开玩笑的问女儿哪犯错误了,老婆答道:“今天我喊她好多次,她都假装听不见,你说她气人不气人,气死我了。”
相信很多父母都会碰到类似的场景,并为此头疼。说实话,以前我也被这个问题困扰过,认为孩子爱和家长作对。但是深入的了解孩子内心世界后,我发现事实根本不是这回事。回想下自己小时候,好像也有类似被父母误会的场景,还不得不在父母的喊叫下认错,心里那个委屈。共情孩子,换位思考,我们家长,应该首先改变对孩子的看法,研究孩子行为背后的秘密。
那么,对孩子十喊九不应,背后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第一、 太过专注——真的没听见
2017年有一本年度畅销书《盗火》,这本书着重讲了心流这个概念。百度百科上心流的定义是,在心理学中是一种某者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某者在此状态时,通常不愿被打扰,即抗拒中断。
其实每个人都曾体会过心流状态,最常见的就是玩游戏。当我们全情投入到游戏当中是时,总会感觉时间过的很快,并且很不愿意被人打扰。尤其现在玩手机游戏到关键时刻,一个电话把整个游戏部署全部打乱,真的会令人抓狂。
孩子也是一样的,虽然他们平时注意力很难集中,但是在他们全情的投入到游戏当中或认真做某事时,其实也是进入心流状态,他们也抗拒被打扰。这个时候,其实孩子是听到父母的话的,但是他们的大脑就像计算机一样,正在进行高速运算,手里正在做的事是具备更高的优先级的,而父母打扰他们的行为,可能只是进入了缓存区,等待被处理,只有孩子手里的事做完了,才会思考父母“在喊他们”这个行为。而且和成人相比,小孩子更容易出现类似状况,这也是他们做事磨蹭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孩子的大脑发育程度有关,父母要对孩子充满耐心。
有的父母可能会反驳,很多时候孩子做完手里的事也不会回应啊。原因其实是孩子的缓存区较小,手里的事做一会,父母的话可能就被挤出缓存区了,也就被遗忘了。
很多文章讲应该如何让孩子有答必应,我感觉这种方法本身就是错的。的确父母的一些惩罚说教行为可以改善孩子“听不见说话”的状况,但这其实是在教导孩子要随时留出注意力在父母身上,与我们要孩子做事集中注意力是完全相悖的。我们让孩子答应我们的问话,就是在一次次的打扰孩子的注意,未来怎么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学习呢?
总之,让孩子有答必应和保护孩子注意力一定程度是相悖的,只能取其一的情况下,我肯定选择后者。
第二、无声的抗议——潜意识不想听见
武志红老师讲过一个观点,人与人之间需要联系,但同时也需要边界。中国家庭中,界限感很弱,人恨不能连在一起。但是人又需求独立的自我空间,不能外在表达,就在潜意识里逐渐形成。
妻子日复一日唠叨的话,会被丈夫潜意识屏蔽在外,于是就有了“你听不见我说话吗?”这种对话。但其实丈夫的忽视往往不是故意的,只是潜意识的回避妻子的声音。这是潜意识的反映,和理性无关。
孩子也是一样。大多数父母照顾孩子可谓无微不至,这种情况虽然源自父母对孩子的爱,但同时也代表了事无巨细的掌控,会让孩子本能的生出逃避的倾向,显意识觉得要与父母亲近,潜意识却不停躲避,于是有了拧巴的情绪。常见的例子就是孩子能做出报高考自愿,很多人会下意识选择离家远的城市,其实就是潜意识为了摆脱父母的控制。
而孩子“听不见”父母的话,有时候也是这种潜意识在作祟,因为不想被父母控制,所以故意听不见。这不是孩子理性思考的结果,父母在发现孩子这种行为后,应该去包容和理解孩子的行,反思自己是不是管的太多或者是帮助的太多。
如果父母不问缘由,只单纯要求孩子有问必答,这种出发点只是从自己方便这一个出发点出发,忽略孩子的感受,是人思考的陋习,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父母只有自己能够改善这种思维,用自己的爱去和孩子沟通,才能帮助孩子建立完整独立的性格,也能潜移默化的把这种思维方式教给孩子。
第三、 大脑在偷懒——回避思考父母的问题
人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差别,可能就在于大脑了。大脑虽然占人身体的体积不大,但是能量耗比却大的惊人,尤其是在人快速思考的时候,耗费能量要比剧烈运动都多。因此,为了更好的生存,不至于消耗过大导致死机,我们的大脑进化出一种能力,也就是偷懒。
人类的大部分判断,其实都是大脑的快捷方式,而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理性思考时间,一般只占人整理活动时间的5%。当任务太难,我们本能的想要放弃,这就是大脑在偷懒。大脑还会给自己找借口,最简单的借口就是以后……比如我明天就开始减肥,等我长大了就好好学习。这些借口完美了避开了当下大脑需要进行复杂工作耗费能量这个麻烦,至于未来能不能想起了现在的决定,大脑是不会考虑的。
孩子听父母的话也是一样,当他们觉得手里的玩具好玩,他们的大脑会找一个借口,比如等下再回应妈妈,结果玩着玩着就忘了;当他们觉得父母说的东西太难理解听不懂,他们也会选择以后再面对,因为现在理解太难了。
父母应该明白孩子大脑偷懒的机制,不是他们故意拖延听不到父母的指令,那些行为其实不受他们控制。父母如果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给交流造成的障碍,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建立情感链接再沟通
父母和孩子交流时,应该蹲下来,直视孩子的眼睛,当和他们有了眼神交流时,沟通就没有障碍了。当然,情感链接不局限于这种形式,但几乎可以肯定,当你和孩子正在链接时,不会碰到孩子不理睬你的结果。
2.少唠叨
唠叨可能是父母的通病,当看到自己命令不被执行时,很容易一遍又一遍的催促。多一点耐心,给孩子一些时间,少唠叨一点,谨防唠叨变成孩子的白色噪音,那样孩子会自动过滤父母的话。
3.拆解任务
父母的话太复杂,孩子听不懂是常见的事情,这个时候他们也很容易选择听不到不懂的语言。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拆解任务,把话时候的更明确,可以帮孩子理解父母意思,也有助于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第四、几乎不存在“假装”听不见
想象一下,我们在什么情况才会真的假装听不见?
我记忆中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在小学的时候,我和弟弟一起去培训班,忘了是什么事,我和他产生一点矛盾,后来他要我等他,我故意假装听不见,一直往前走,直到他追上我和我说话,我没办法继续再装下去。
假装听不见,最大的收益就是给自己找借口不执行。这种慌可不是瞬间就能想好,尤其是对小孩子来说。而且如果他们真能进入这种理性模式,就代表他们已经在思考父母的问题了,几乎不存在听不见的情况。这种情况在一般人身上,一辈子都很难发生几次,在孩子身上发生的概率更低。孩子假装听不见,几乎可以肯定是前3种情况,而不是这种。但是父母却往往因为这个原因怪罪孩子,就好比给孩子安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我们家长,在发现叫孩子他们却不答应的时候,可以先去查看他们正在处于什么状态,探查他们不答应行为背后的隐喻,这样不仅能够缓解父母自己的焦虑情绪,还能对症下药,选择更好的方法他们进行沟通。
愿每个孩子都应该活成他自己的样子,而不是作为父母提线木偶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