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

晚饭刚摆上桌,院门口突然传来一声喊。撂下筷子出去看,是村里的兽医,从电瓶车上下来刚站稳,说该给狗打狂犬疫苗了。我哦了一声,才想起这确实是每年的惯例。

“可我们家元宝正喂奶呢,能打吗?” 我指着趴在狗窝旁的母狗,它怀里几只已经睁眼的小狗还在“汪汪”叫。兽医摆了摆手,只冲先生说:“你把它抓牢点。”

元宝这阵子护崽,性子格外凶。先生只好跨站在它身前,两条腿紧紧夹住它的身体,双手从头顶探过去,牢牢箍住它的脖子。我站在旁边攥着心,生怕它挣开咬伤兽医。可兽医只是从挎包里拿出个小小的针筒,在元宝脖子后面的绒毛上轻轻比划了一下,接着掏出手机 “咔嚓” 拍了三张照片,就直起身说:“好了。”

我愣了愣,追问他:“这就打完了?也太快了吧。”

兽医回头笑了笑,那笑里没有半点遮掩:“不是说了在喂奶嘛,真打了对小狗不好。我拍个照上传,应付了检查,你也省了心,我还能赚点钱,多好。” 他说得轻描淡写,仿佛这 “比划一下” 的假动作,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国家推行免费狂犬疫苗,是怕疯狗伤人,是把咱们老百姓的安全放在心尖上,多

好的政策啊,可到了基层,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兽医手里的针筒成了摆设,拍照成了 “完成任务” 的凭证,那些本该护着我们的政策,就这样被 “比划” 成了空壳。

我想起村里其他的事。比如村委里的健身房,刚装的时候器材崭崭新,装修的像模像样,我还特意去参观了下,很高兴的和先生说,冬天我俩去打乒乓球,结果没几个月,健身室就关掉了,原因据说是健身是器材哑铃被偷了好几个;再比如村里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村里办的有机肥厂……这些事,哪一件不是当初说得好好的 “惠民好事”?可到了最后,都像元宝脖子上那没扎下去的针,只留个 “做过了” 的样子,没半点实在用处。

最让人难过的,不是这些事没办成,而是我们心里的那点信任,慢慢被这些 “形式” 磨掉了。起初,我们信国家的政策,信来村里办事的人,可一次次看着好事变 “空事”,再听到 “有惠民政策” 时,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琢磨 “这次能落实多少”。这多可惜啊,国家费了心思播下的 “好种子”,本该在农村的土地上长出庄稼,却因为有人懒于耕种、只做表面文章,让种子烂在了土里。

兽医的电瓶车已经开远了,元宝也松开了紧绷的身子,低头舔着怀里的小狗。我看着它脖子上那片没被针碰到的绒毛,忽然就盼着,哪天再来这样的喊声时,兽医手里的针能真真切切扎下去,那些写在纸上的好政策,能真真切切走进我们的日子里。不是摆样子,不是凑数,是真的像暖阳一样,烘得人心尖发烫,让我们再提起 “惠民政策” 时,眼里能有光,心里能踏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