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一时语塞,只觉得满眼都是悲伤,以及萧红在写下这些东西时的寂寞。萧红笔下的呼兰河是一个寂寞、愚昧、无知的小乡村。
它愚昧又不自知,表面自得其乐,内里腐朽黑暗。它的无知不是来自于帝国主义入侵后的压迫,而是当地人久而久之留下来的生活方式。
它自欺欺人。对于便宜的生猪肉,明明知道是淹死的得疫病的猪,却谁也不让说,争先恐后,照旧买回来大吃一顿。一是经济,二是也算不上什么不卫生,又不是所有人吃完生病了。大家都平平静静的生活。呼兰河像一个主动用自己的手蒙住眼睛的女人,生活在一个杂乱无序的破房子里,靠内心聊以安慰。
它善良却又残暴。对于漂亮灵动的小团圆媳妇,她的婆婆嫌她大模大样,不像个团圆媳妇,于是就对她毒打。小团圆媳妇生病后,她的婆婆又想方设法,不惜花光自己攒了好久钱为她治病。邻里们在小团圆媳妇刚刚进家门时,结伴去观看她的模样,像是观赏动物园新来的玩物,帮她的婆婆想方法殴打小团圆媳妇。等到她生病时,却也把自己珍藏的那些不很准确的土方子贡献出来。
它自甘堕落,尤二伯不喜欢萧红一家富贵的生活,但是贫穷的生活使他断断续续的偷萧红家的东西。他埋怨自己的贫穷的生活,羡慕富贵人的生活。听别人叫他“二掌柜的”会笑逐颜开,听见“小有子”会立刻用自己的蝇甩子打过去,在他贫穷的外表里也有一颗虚荣、好吃懒做的心。萧红借他的形象说出这个地方的缩影:虽然弄作一个耍猴不像耍猴的,讨饭不像讨饭的,可是他一走起路来,却是端庄,沉静,两个脚跟非常有力,打得地面冬冬的响,而且是慢吞吞的前进,好像一位大将军似的。也借这个形象展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暮年中国的形象,落寞不堪还要强装贵族。
萧红也借尤二伯说出了自己家的本性,在她眼里的可亲的外祖父和年幼的自己,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都是贫苦农民的身上的重担。“你们家里没好东西,尽是耗子,从上到下,都是良心长在肋条上,大人是大耗子,小孩是小耗子······”
它麻木愚昧,冯嘴歪子是《滹沱河转》里触动我最深的人,他是个善良的人,住在与外面温度一样的破棚子里,却一直靠自己的手艺和力气吃饭,会把自己拿去卖的粘糕给馋嘴的小萧红吃,他大概是出现在书中所有的人物中最本分上进的人。后来他突然有了一个媳妇,一个孩子。他的媳妇原本是最受人喜欢的姑娘,莫名其妙嫁给冯嘴歪子后开始饱受所有的非议。非议之后,他又有了一个孩子,不久孩子的母亲却死了,他一人努力的抚养两个孩子。在这之间,相邻都在看他的热闹,屡次以为冯嘴歪子扛不住了,要喝酒了,该哭了。冯嘴歪子却出乎意料,他没有像旁观者眼中的绝望,好像他活着还很有把握的样子似的,他没有感到绝望已经洞穿了它。他一个人带着自己的孩子,欣喜赞赏在旁人眼睛里没有变化,甚至发育尙晚的孩子的成长,他看孩子是一天比一天大。多重的打击让他麻木,他一样的劳动,一样的生活,一样的带孩子,活在巨大悲观营造的巨大的乐观的防空洞里。
呼兰河的生活一年四季不过是衣服厚薄的变化,在这单调刻板的生活下,不少人成了愚昧生活的牺牲品。人生色彩不知是平凡还是无尽的绝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