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久欲推荐一本书了,但每一提笔,总感觉到一种无力。我深信我并未拥有真正的全面的理解与把握这本书籍的思想内涵以及与此相关的其它文学文字技巧的能力,更别说将它好好的用文字表达出来了。但是我始终深信它是一本很好的书。我又迫切希望将它推荐介绍给我更多的朋友。虽说我的想法总是这样的支离破碎,但是我想我这些支离破碎的个人看法,也许正体现着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我的个性爱好什么的,也不能不说没有价值的,何况,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自然应该也有我的一个哈姆雷特的。
那,这是一部怎样的书呢?
我以为这本书是一颗璀璨夺目而又不失分量的珍珠!它又像一颗灿烂的星,不仅在中国女性文学的天空里光彩夺目,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的天空里也同样的绚丽多彩;它的分量是很重的,缺少了它,二十世纪的中国女性文学不知道要少了多少缺憾,有了它,中国的女性文学才有了让我们难以忘怀,为我们所津津乐道的二十世纪的中国女性文学;同样也是因为有了它,二十世纪的整个中国文学才不至于缺少了一抹独特的亮色。它的价值再怎么强调,再怎么申述,再怎么夸大,也不为过的,它的名字叫做《呼兰河传》。
这确是一本很好的书。一部让我对女性的文学天才产生由衷的叹服的书;一部让我能深深产生共鸣,让我反躬自身的书;一部能让我会心的微笑大笑狂笑傻笑,又能让我悲戚感伤苦闷痛苦的书;一部能让我回到最童趣的本真,回归平静安闲的书;一部让我不知不觉中简直要誉其为是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冠军之作的书。
也许,你更喜欢着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韦护》等作品;也许,你更喜爱着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和《半生缘》等作品;也许,你更痴迷着琼瑶的《庭院深深》和《花非花雾非雾》等等作品,但是它们比之于《呼兰河传》,不是在思想性方面不如它,就是在结构上比不上它;不是在文法上自叹不如,就是在语言上相形见绌;不是在创新性上甘拜下风,就是在真情实感方面俯身称臣。所以单论单,它可能这里比不上甲,那里比不上乙,但是综合论之,则毫无疑义的简直可以称为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冠鼎之作。
以下我将疏略的介绍介绍它。
一 从思想上言之,它的思想是很复杂的,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文学作品。
概而论之,它立意的大致方向是从对自己家乡呼兰河城的回忆追述中,表达了对家乡和家乡人们的感怀和喜爱,以及对呼兰河城人民愚昧,迷信,盲目,保守,无知等等的批判。它很好的体现了作者的那种在孤寂的苦闷中,要寻求精神家园的渴求,也很好的表达了一个女性作者站在女性的角度对我国国民性诸多的独特之感悟和见谛。从思想性方面言之,《呼兰河传》绝对是一部非常值得读的中国女性文学作品。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其思想性除了鲁迅之外,并不亚于矛盾,巴金,沈成文等等的著作。爱文学之人读之,我想是三月不知肉味,也会欣欣然乐之的。
具而论之,它所表达的思想可以细分如下:
1,对呼兰河人们生活单调,乏味,无趣,和对他们生命孱弱,渺小的同情和哀怜。
如文中第一章最后一小节对呼兰河人们生活的总结是这样说道的:“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就是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就过去了,受不住,就寻求自然的结果。那是自然的结果不大好,就默默地一声不响地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至于那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这人间被吹打着”;如:“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几何,为什么这么悲凉”;如:“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么凄凉的夜”等等,都是这样思想的诗意性文艺性表达。从这看似平淡客观甚至冷漠的叙述之中,我们可以深深的感受到萧红那种对呼兰河人们的怜悯和同情,以及对人生渺小,微不足道,匆匆过客的无奈与感伤。她在怜悯同情呼兰河的人们,在同情怜悯团圆媳妇,有二爷,冯歪嘴子等等,其实又何尝不是在那里同情怜悯自己,又何尝不是在那里同情怜悯整个人类群体,在同情怜悯整个生命物呢。
2,对呼兰河人们迷信,麻木,愚昧,保守,无知,毫无进取心的批判讽刺和深深的同情与爱怜。
显而易见,作者萧红是爱之深,所以才责之切的,她并不是有意要暴露戳穿呼兰河人们的弱点的,她只是取一个典型,如鲁迅针砭时弊常取类型,她是对事不对人,对理不对人的,她的批判讽刺的实质所要表达的不过是在强调一个落后的旧中国所造就的一群何样落后的旧中国的人。她只是在平平淡淡的将呼兰河人们的生活娓娓道来,然而在其中我们能深刻的认识到时代的大环境如何影响着呼兰河这样的小环境,然而小环境正是大环境的缩影,所以萧红意欲表达的乃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批判讽刺针砭和深深的同情与爱怜。如书中盂兰盆会上的放河灯;野台子戏上的还愿;娘娘庙会的祈神等等;如生于八月十五不吉利,不好谈恋爱,结婚更成问题;如对那个快要倒了却还没有倒的破房子,人们为什么还选择居住的原由等等,正是这些思想
的外化表现与存在。文中说:“至于这个房子将来的倒与不倒,或者发生幸与不幸,大家都以为这太远了,不必想了”;如对他们的麻木的毫无追求的混沌似的生活的不满和哀怜,文中说:“他们看不见什么是光明,甚至于根本也不知道,就像太阳照在瞎子的头上,瞎子也看不见太阳,但是瞎子却感受到实在太温暖了。”“他们就是这类人,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到寒冷就在他们身上,他们想击退了寒冷,因而来了悲凉”“他们被父母生下来,没有什么希望,只希望吃饱了,穿暖了。但是也吃不饱,也穿不暖。”“他们过着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是凡过去的,都算是忘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么积极地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无言无悔地在他们的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
3, 对男女不平等地位的特别强调与不满。
这可以从娘娘庙和 老爷庙神像的显然不同可以清晰的看出,我觉得我没有必要太多的阐述这样的思想了,因为小说里面表达的十分明了,文中说:“但是人们都以为阴间也是一样的重男轻女,所以不敢倒反天干”,所以老爷庙里的塑像是“威风凛凛,气概盖世”,而娘娘庙的塑像多半都没有横眉竖目,只是近乎普通人。然后作者冷嘲道:“人若老实了,不但异类要来欺负,就是同类也不同情。”“可见男人的打女人是天理应该,神鬼齐一。怪不得那娘娘庙的娘娘特别的温顺,原来常常被挨打的缘故。可见温顺也不是什么优良的天性,而是被打的结果。甚或是招打的原由。”这些话语简直是将历来的男女不平等的事实与现状幽默讽刺甚至是有些冷嘲的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了。
4. 对他人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人善被人欺的思想;阿Q式的乐观主义的精神胜利法…….
是凡诸多种种,它归根结底 还是落后的旧中国所造就的。没有落后愚昧无知的旧中国和它的畸形性,也就不会有这些落后愚昧无知和畸形似的旧中国的人。作者正因为爱之深,所以才责之切,虽然这些指责批判并不有如鲁迅等的强烈和直接了断,但是无论谁,凡是 真正的把这本书读进去的人,都会深深的感受到的。所以《呼兰河传》是一本不得不让我们慢慢的咀嚼的书,不得不让我们感到分量极重的一本书。
二,从结构上言之,它的形散而意不散的谋篇布局本并不稀奇,但是那用来写散文写诗歌是这样的,而用于写小说则不得不说是一种创新或创建了。可以想到,萧红很可能并不是第一个用这种散文式的结构法来写小说的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她之前就没有一个人写的有她这么的自然妥帖这么的被大家所欢迎所认可所喜爱这么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呼兰河传》的结构看似是很松散的,但绝不会给我们产生杂乱无章的感觉,形散而意不散,让我们总觉得有一根呼兰河的主线巧妙的将七个章节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这对创作者是一种极好的思维锻炼,对文学爱好者是一种极好的思维享受。在小说似的文学体裁里,这不得不说是一次很大胆的创新和创获。
三,从文笔上言之,绝对是中国作家中的一流文笔,而且它其中体现的文笔还不是那种俗气的文笔,也就是不是那种能通过后天的习得锻炼能够写的出来的,它的文笔只能解释为是一种天才的文笔,一种灵感的文笔,一种酒醉的文笔,那新奇鬼怪的比喻和着幽默调侃的话语时不时的闪现在质朴平淡的语言评述之中,简直给人一种思维上的刺激,让你不得不发出一种自嘲和敬服的感叹:“啊,原来还可这样想呢”“啊,原来可以这样写文章的”“啊,原来一个人可以写出这样幽默的文字”。从文笔而论,它不得不说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语言运用宝库,我们不得不为之一读。一个爱读书的人,尤其是一个爱文学的人,不读此书,它没有遗憾我想也是自欺欺人的。
何况,无论在小说的哪个方面,《呼兰河传》,它都既达到了萧红小说的最高水准,更达到了一般名作家的高超造诣。依我论之,爱读书的中国人都应该读读它,不怎么爱读书的中国人也应该读读它,因为它对我们是如此的亲切,我们对它也是如此的熟悉。它其中体现的人生,正是我们的人生;它其中体现的情感,正是我们情感;里面的困惑,我们现在也正困惑着;里面的冷漠,我们也正冷漠着;里面的无奈,我们也正无奈着…….
虽说它不过是纸张上密密匝匝的文字之组合,薄薄数十百叶纸张而已,看似渺小极了,脆弱极了,然而它的生命力却将是十分长久的,甚至我们可以断言,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它的价值就不会陨灭。
此书出来不久,茅盾对此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堪称精当——
“但是我却觉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传,所以更好,更有意义。
“而且我们不也可以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是的,但还不仅如此,《呼兰河传》,它还是一首泪唱的曲,一曲血铸的歌,一幅苦难点缀的画,一次人生无言的叹息和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