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治疗近视眼的眼科六经辩证中,一般来讲三阳目病,多见于外障,三阴目病多见于内障。中医治疗近视眼但对外眼病的认识描述较为详细,对内眼疾患缺乏细致深入的探讨,描述较笼络,著名眼科专家陈达夫教授,根据《内经》有关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眼的解剖生理知识,提出了内眼组织与脏腑经络相属学说,对内障眼病的认识就更进了一步,北京博裕堂的叩刺渗透家庭疗法对近视眼的调理和治疗,也是对中医治疗近视眼眼科六经学说的发展,现介绍其内容如下:
中医治疗近视眼视网膜黄斑区属是太阳脾经: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央生湿,湿生甘,甘生脾,其在天为湿,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央黄色入通于脾”为依据。眼底黄斑区位于视网膜的中心,属是太阴脾经,中医治疗近视眼遇黄斑区病变时,应以是太阳脾经着手,同时兼颈是厥阴肝经。中医治疗近视眼如遇脾经湿热所致的中心性视网膜脉经络膜病变,黄斑区充血水肿,可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湿重于热,和三仁汤加减;中医治疗近视眼遇肝肾阴虚者,可用知拍地黄丸加减治之;属肝肾不足者,可用驻景丸加减方,脾胃虚弱者,用六君子汤加减;脾胃阳虚者,用其武汤加减;脾经有湿,复感风寒乾,用麻杏薏苡甘草汤加减治之。
中医治疗近视眼视神经、视网膜、虹膜、睫状体以及睫状小带属足厥阴肝经:以《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为依据,因神经状类筋经,十二经皆有筋经,故神经属足厥阴肝经,视神经也不便外,至于视网膜,是视神经的感应系统,也应属是厥阴肝经。虹膜(黄乍)为风轮之里层,风轮在脏属是厥阴肝;睫头小带与虹膜相连,亦属风轮范畴,故应属是厥阴肝经,中医治疗近视眼应用这一理论,或在治疗视神经,视网膜、虹膜、睫状体的病变及屈光不正等,应从是厥阴肝经入手。如急性视神经病变,急性视神经网膜炎,初期多从肝经实热着手,用龙胆泻肝汤治之,若属肝气郁结所致者,可用丹杷逍遥散加减治之;中医治疗近视眼若属素体虚弱,肝肾不足者,可用驻景丸加减治之。视神经萎缩,多认为是肝肾不足,精血亏损,可用驻景丸加减方法之。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多属肝胆炎火炽,气分热重,以龙胆泻肝汤治之;若属热入营血者,可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之,慢性虹膜睫状体炎,多属肝经余热未尽,可用石决明散加减治之。屈光不正,认为与足厥阴肝经之疏泄调节失调,气机不利所致。可用补肾调肝为主。常用驻景丸加减治之,佐以舒筋通络如?节伸筋草等。
中医治疗近视眼玻璃本属于太阴肺经:从《素问·宣明五气篇》“肺藏魂”为依据,玻璃体属手太阴肺经,玻璃体病变多从手太阴肺经着手,如玻璃体液化,混浊,从肺、肝、肾三经治疗,用生脉散加黄芪大补肺气,用杞菊地黄丸滋养肝肾。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或原发性视网膜脱脑术后,多认为肺肾无气不固,用生脉散,重用人参,加黄芪大补元气,若网膜下积液,可用温阳化水之法治之,亦可用驻景丸加减方合用。
中医治疗近视眼脉络膜属于少阴心经:以《素问·五脏生成篇》“心主合脉也”“诸血者,皆属于心”“诸脉者,皆属于目”,《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为中医治疗近视眼依据,脉络膜的组成由大,中、小血管组成,故各膜属于手少阴心经。在临床上凡脉膜的病变和眼底血管方面的病变,可以手少阴心经着手,脉络膜与视网膜紧相连,脉络膜,视网膜炎与心,肝、肾三经有关,可用驻景丸加减方治疗。
眼中一切色素属足少阴肾经:以《素问·五脏生成篇》“心之合,脉也;其茶色也,其主肾也”为依据,眼中一工色素属足少阴肾经,凡色素方面的病变,应从足少阴肾着手治之。如脉络膜的色素,从心肾上去辩证;虹膜、睫状体的色素,中医治疗近视眼从肝肾论治;黄斑区色素,从脾、肝、肾上着手治疗。另外色素是有形之物,可看作瘀滞,治疗时应考虑加用活血消滞之品,视网膜色素变性,多属先天禀赋不足,宜补肾养肝,兼活血消滞,用驻景丸加减方为主治之。
中医治疗近视眼房水属足少阳胆经:以《灵枢·天年》“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萎,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及《养生书》“肝开窍于目,胆司其明”为依据,房水属足少阳胆经,房水的病变应从足少阴胆经着手治疗,如肝胆实热所致的房水混浊,用龙胆泻肝中减治之;若属急性闭角型青光,中医治疗近视眼以为属火闭窍道,神水(房水)瘀滞有关,用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或用陈氏熄风汤加减治之,若吐泻兼作,可用六和汤,慢性闭角空青光眼,中医认为属虚风内动所致,用沈氏熄风汤加减,若属肝郁化火者用丹杷逍遥散治之;若属阴虚火旺者,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治之。
中医治疗近视眼眼科六经学说,作为眼科的一种基础理论,对指导中医眼科临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分经论治,起到了执简教繁,概括全面,揭示目病本质的长处,克服了以症命名的局限性,且名目繁多,分名过细,不便于临床应用的不足,在内障眼病应用较为广泛,在外障眼病应用较少,作为一个学说流派,应用的范围不是很广,有些观点还须进一步完实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