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大明王朝1566》,尽管这是一部历史剧,可终究还是更像故事一点,以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收场。促成这种圆满的,是一个有名的历史人物————海瑞。尽管电视剧跟正史差异较大,依旧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和触动心灵的感受。
海瑞是个清官,用现代人的话来说,一根筋,轴。清官跟一根筋不应该划等号的,清官很多,一根筋不多。
整部剧中,导演都在宣扬海瑞,整个剧中海瑞占去太大篇幅,最后嘉靖帝醒悟也是海瑞的奏书起了作用。尽管海瑞做事,从始至终都坚持着自己的信条,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心是对的,可处处都受阻碍和排挤。
海瑞在给皇帝献贺表的时候却上了一道奏书,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激起的何止是浪花,跟海啸差不多。尽管剧中最后的结局是奏书对皇帝有所触动,却牵扯了一连串的忠义之人受罪。有时想想,何必呢?
革命就是要流血牺牲?这样的解释对大多数人而言太可笑。
站在普通百姓的位置,海瑞的做法无疑大快人心。斥责皇帝大兴土木不顾民众死活,在民众心里海瑞是英雄。可站在那些被海瑞牵连的人的位置该如何想呢?无端受罪,还有人因为他而丢了性命,还有那么多朝廷大臣,因为海瑞的奏书而惶惶不可终日。如此看来,海瑞的奏书到底是好是坏?
所有的事都是应该分开来看的,可对于如海瑞这般的一根筋而言,他永远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去分析问题,更或者说,他们看的更远。
想起曾经看过的另一部电视剧《血色浪漫》,剧中的钟跃民也是如此,一根筋,认准了的事从来不记代价,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行为准则,错与对只在自己心中。有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一根筋,轴,不合群,可是因为此就要说一根筋不好吗?倒也未必。
正如嘉靖帝反思的时候所说,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如海瑞这般上奏过?是因为没有人想到?或者是没有人去关心?都不是,是因为很多人思索再三衡量再三,不敢去写。他们知道写了就会葬送前程,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很可能还会连累家人。思索再三,他们选择沉默。
是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呢?所有的人都如此想着,所以朝政越来越黑暗,贪官越来越多,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越来越多。正如电视剧中所演的,海瑞被攻击,被审问,被所有同僚埋怨,大家习惯了平静,大风大浪令人疲惫,没人喜欢。
社会的进步,是需要一些人去不断的打破成规的。生活中所有人都教我们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至于遇事往后躲成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准则。在看到那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功了,又开始跟风,开始悔恨,却在下一次机会面前依旧退缩。
当然,海瑞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同时,也有着强烈的愿望想要名垂青史,也许是后者左右了海瑞做事的方式方法,可海瑞无比清楚的知道,朝野黑暗,只有一场大火才能让夜有些光亮。
好在我们生在一个光明的社会,我们不需要海瑞那样视死如归的勇气,只需要把心放开一点,把胆子方大一点,多一点勇气多一点拼搏,就可以改变自己进而改变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