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早上,儿子上学时间快到了。因为儿子搭乖别人的车,所以我很平和地提醒儿子,时间快到了,可以快一些。说的时候,没有焦急,没有指责,也没有生气,只是客观地陈述了一个事实。儿子没说什么。
过了大约一两分钟,妻子见儿子还没出门。于是开始冲着儿子大吼,语气不仅焦急,而且充满责备与愤怒。在我听来,我都觉得妻子的声音刺耳,充满负能量,且有些反感,更别说处于青春期的儿子听起来是何感受了。
于是,我提醒妻子:与儿子交流沟通尽量客观,语气平和,不轻易带入生气、愤怒、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如此,儿子更愿意听,且沟通效果更好。当然,这种情况下,在客观、平和冷静的语气基础上,如果有一些温暖、积极的鼓励、期待,或者一点建议,效果会更好。
我们在与孩子交流沟通时,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听我们的?或者充满反感?我想,除了家长的唠叨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面对事情时,没有面对客观事实本身,而是在事实之外加入了太多消极、负面的情绪:生气、愤怒、批评、指责……
所有这些消极、负面的情绪首先就让孩子有深深的挫败感与羞耻感,从而使他们的情绪从一开始就充满反叛与回避,这样的指责式沟通当然不会有效果,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特别反感与叛逆,听不进家长的话,且不愿与家长交流沟通。
那么我们家长该如何提醒或与儿童交流?我认为家长在提醒或与孩子沟通时,应该尽量客观、平和、理性,即使在我们很生气的情况下,也不带入愤怒、生气,指责的语气。
当然,如果你在客观、平和、理性的基础上,能有积极的情绪,期待、鼓励,或一些简短有效的建议,我想,这样的提醒与沟通效果会更好。
做到这些,不仅考验一个家长的耐心、修养,更考验一个家长的智慧,它不仅决定家长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效果,更会决定亲子关系的和谐。
事实上,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或与其沟通时,常常是带着激烈的情绪批评、指责、怒吼,甚至人格的侮辱。他们以为,生气、愤怒、指责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其实,一个时常情绪失控的家长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可能还使孩子的问题更糟糕,更为关键的是它可能使孩子产生自卑、无能感,从而回避问题,逆反,不愿与家长沟通交流。
最为严重的是:一个简单粗暴解决问题的家长往往会培育出一个简单粗暴处理问题,叛逆的孩子。
面对孩子的问题,如果我们确实很生气,很愤怒,该怎么办?
首先我认为此时不是解决沟通问题的恰当时机,待自己平静、冷静一段时间,且能客观理性看待问题后,再选择恰当的时机与孩子交流。
其次,与孩子交流时要避免自己的负面情绪的带入。尤其要避免指责、漫骂,诋毁人格,骂孩子蠢笨……如果你对这件事依然很生气,你可以平和地告诉孩子你的情绪感受:我很生气,我有些失望…然后再客观、理性面对事情本身,就问题沟通、解决问题。当然,如果你在处理问题时有积极的情绪,如安慰、希望、鼓励,期待,那当然更好。这些绝对有助于孩子积极面对问题且为之改变。
最后,一定就问题本身,给孩子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或与孩子商讨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段时间后,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积极行为作出奖励。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家长切忌不要用指责甚至怒骂去面对他们,否则,情况很可能不仅不会变好而可能变得更糟。做一个性格平和的家长,有性格平和的好家长,才会有好孩子。
更为关键的是,你平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让孩子学会了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愤怒、咆哮、指责,诋毁人格……(未经准许,请勿转载发表)202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