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在前面
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本书的推荐,
于是买了回来,放了一段时间,
前段时间出差,
考虑到途中的时间比较漫长,
于是就随身带上了。
我是从北京飞昆明的飞机上开始看的,
从北京看到昆明,
从昆明看到屏边,
再从昆明看到武汉,
最后从武汉看回北京,
对于一个好久不看课外书的懒人来说,
已经是破天荒了,
这几百页的书竟然被我看了大半个中国,
我这个读书的水平肯定让语文老师着急。
(二)书中写了什么
这本书其实就是写了陈行甲的半生经历,从出生、求学、结婚、事业的时间线,以及亲情、爱情、友情、公情的感情线,应该算是自传吧,毕竟他的复副标题就是《陈行甲的人生笔记》。
写了母亲,印象最深刻的有三处:一是母亲生他的时候,旁边唯一的亲人是1岁4个月的姐姐,母亲自己剪的脐带;二是母亲离世前握着他的手的那句嘱咐,看得我在飞机上潸然泪下;三是自己当县委书记的办公室始终摆放着母亲的画像,这也是他辞去公职离开时唯一自己收拾的物品。出生农村,平凡普通的母亲,通过言传身教育并引导着年少的陈行甲。
写了妻子,两人是大学同学,妻子是富家才女,本是没有交集的人生却因为种种原因产生交集,因为意外出国留学的没能如愿,毕业后到大城市发展,因为那丝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以鸿雁传书的信件维系着、燃烧着那份纯真又坚毅的爱情,也经历过曲折和坎坷,有男方不愿拖累的违心“放弃”,更有女方舍弃富贵、放下繁华奔赴男方的不“真实”,最终成全了一段举案齐眉、琴瑟和鸣的美满婚姻。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因为工作重度抑郁到几乎失能,妻子用爱和关怀让他重获新生。
写了事业,记录了从农村考到湖北大学,后来到清华读研,最后到美国留学的经历,其中让我们可以看到的学习以前、现在以及以后都将是靠自己的努力付出能够取得收获的一种公平存在。至于他从大学生成长到县委书记,这其中有个人的奋斗,也有很强的时代的际遇成分,他的这条成长路只属于他自己和他所在的年代,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不会过时,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不断地学习提升、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是无论哪个时代和哪个行业都值得学习的。特别作为一个实权的公职人员,我觉得他很好的传释了“公权为民、职责在心”,很清晰的讲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印象最深刻的:一是是他大学毕业依然选择回县城,因为是唯一大学生的缘故,一路成长进步开挂;二是在县委书记岗位上如何在斗争中成长和发展建设的艰辛历程。
写了辞职后的人生,深深受官本位思想影响人,估计怎么都不能理解为何会辞职,直到后来看到他从事慈善行业的记述,或许才能窥见一个追寻自己的本心、从善如流的人,如何给自己的人生定下目标并为之奋斗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卸下职务后回归平凡的心境和始终与善同行、与贫斗争的昂扬斗志。物欲横流的年代,这样一个人很难不让人肃然起敬,很难不让人放下心中的芥蒂,很难不让人不去珍惜眼前的事业,很难不让人不回归本心、回归平静。
(三)从书中学到什么
无论何时不要抱怨,
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就有收获;
无论何时都要学习,
今日的一技之长或为将来的你插上翅膀;
无论何时都要入流,
要能够真正俯下身子听真话看实情,
要能够学会技术学会管理借到真力干实事;
无论何时都要昂扬,
把人生的长度留给天意,
把生命的广度留给仁心。
(结尾)
不义之财耀虚荣,
身外之物腐己心。
手握重权察人性,
真善真廉铸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