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峡江的转弯处》是作者陈行甲的一本自传体随笔。该书讲述了陈行甲自童年到卸任巴东县委书记后做起公益事业期间的经历和感受。从童年岁月写起,写母亲,写爱人;写了从大学毕业到基层工作九年多的生活经历;回顾了作者在巴东任县委书记期间的工作和生活;讲述了作者转场公益几年来的经历和感受。
陈行甲刚到巴东,就感觉到巴东的网络像是一个愤怒的叛逆少年,横竖看父母不顺眼,有时更像是一只头上长着角的愤怒怪兽在横冲直撞。字里行间满是悲愤、暴戾、挖苦。除充满戾气的网络外,还有受某些政府工作人员操纵的胡搅蛮缠、令人无语的百姓上访和无休无止的电话上访!针对一系列问题,陈行甲意识到,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地的党员干部作风坏了!当执政者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颁布什么样的政策,社会都会予以负面反馈。面对极度困难的局面,陈行甲决定正面突围,把原来一个月一次的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改成了每周一次。
在紧张的反腐工作中陈行甲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是他的妻子在床边日夜照顾他,陪伴他,使陈行甲迅速恢复。陈行甲设法获得了大量证据,并亲自将87名腐败官员送入巴东县监狱。这场战斗,陈行甲和巴东50万名老百姓站在一起,获得了完胜。
陈行甲说他在巴东所做的工作,自己最满意的是和大家一起凝练了“干净、自强”的巴东精神,并带领大家一起身体力行。不敢说自己不负苍生,但敢说自己不负本心,敢说自己是个不收钱的县委书记,敢说自己已经拼尽全力。
陈行甲很自豪的一件走近老百姓的事,是信任人民群众,赋予全体老百姓公开评价干部的权利。干部的表现好不好,民心是杆秤。一个干部只有群众说好才是党组织信任的理由。有些干部只看上级脸色、不看群众需求,只联系上级、不联系群众,对其工作评价也是年终由领导说了算,形成领导认为好、群众感觉差的状况。巴东把民意调查满意度作为组织评价考核干部表现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县委出台制度规定,在可比较范围内,对群众满意率排名后20%的单位不得评先表模、领导干部不得提拔重用, 就算你有再高的学历,有再大的领导为你打招呼都不行,用这条制度卡死群众评价不好的干部的晋升之路。这是一个倒逼干部眼睛朝下的探索,效果是积极的。
在任巴东县委书记的那段时间,陈行甲时常去巴东县城背后的大面山顶,长江最大的急转弯就在大面山脚下的巫峡口。从山顶俯瞰,滚滚长江从天边奔涌而来,遇到大面山的阻挡向右急转弯九十度进入西壤口,然后在不远处的官渡口转入开阔平静的江面。站在长江三峡的巫峡顶,他想起了唐德刚讲的“历史的三峡”。历史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实隐喻了我们的人生,一个追求理想的灵魂就像奔向大海的河流,路途注定是艰难曲折的,但是只要向着大海的方向不变,最终会绕过那无数的漩涡和暗礁,奔向一马平川东流入海。在巫峡云巅的山顶,他悟到了自己应该怎么做。把人生长河看远,把个人名利看淡,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在“人生的巴颜喀拉山”这一章节中,陈行甲介绍了自己担任县委书记时的爱心善举。在巴东茶店子镇竹林坪村一农家餐桌上,9人围坐互相夹菜,桌上除陈行甲外,其他都是艾滋病患者。陈行甲还曾为宣传巴东旅游录制MV,并从3000米高空跳伞,被网友冠以“网红书记”之称。他解释,之所以要冒险一跳,是为当地旅游“造势”。可见陈行甲为了巴东的稳定和发展,豁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人生的下半场”中,五十岁的陈行甲辞别官场再次“飞翔”,向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几十年风风雨雨走过,离开官场后,陈行甲有了两个新身份——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在人生的下半场,他决定用自己内心的火焰去点燃他人内心的尊严和希望。陈行甲最终的选择是在任期届满后辞去公职,然后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上书中央,反映基层一些行政文化的弊端,而且写出我的思考和建议。 陈行甲从下湾村出发,人生起点低在尘埃,从来没有想过要当多大的官。整个从政生涯,每一个岗位他都只是当成一份必须做好的工作而已,也得到了服务过的老百姓的认可,他可以没有遗憾地转场。此时辞职简直有点像是就着河水来洗船,是顺顺当当的事。一是没有对不起老百姓,并不是一时兴起扔下老百姓不管了去奔自己的前程,而是自然而然地干完了一整届,就好比是陪着自己的亲人走了人生中的一站路,到站了,该下车了;二是也没有对不起党组织,尽心尽力踏踏实实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我的任务;三是多年来都有从事公益的理想,原本想退休之后从事公益事业的,现在不过是在自己年富力强还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时候提前开始,在公益领域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努力,让党的阳光在弱势者那里引发更多的光合作用,不是很好吗?
正如陈行甲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他没有私愤,有的是代表巴东50万群众对腐败分子的公愤!陈行甲是个七品芝麻小清官,他做到了知行合一,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希望我们的社会涌现出更多的陈行甲式的人物,造福一方方百姓,温暖一个个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