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人墨客就是记录春愁秋恨的,伤春悲秋就是他们的职责。思念也是一种寄托,在万般烦恼和不适应里,春愁总是一种极高的寄托。
淡淡的背影下,稀疏的笔意中,他们总能把落花时节写的愁肠寸断。
绿暗红稀的是姐,凄烟微雨的光景,有着浅浅哀愁的他们,拿笔记录着世间的一切,记录这爱恨情仇。
思念,就如因季节而萌发的水草一样,是那样敏感而自然。
尤其是千古词帝和宋朝女词人,写尽了愁和恨。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是词人去世前不久所做。词情凄婉直至,催人泪下。
上篇采用倒叙,现实描写梦醒后的情景,再来写梦。“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对室外景色的描写:已值暮春,雨声潺潺,一种寂寞无比的思绪油然而生。“罗衾不耐五更寒”,一个“寒”字,奠定了全词凄冷的基调。现实如此,唯有贪恋梦中的片刻欢愉。但美梦终会醒,醒来后,还是要面对自己沦为亡国之君的残酷现实。
下片抒发亡国之思。作者说“独自莫凭栏”,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即便登上高楼,独自凭栏,也看不见故国的无限江山,只能引起心中的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话,却饱含着词人多少的苦楚心酸!只怕常人难以理解。一夕之间身为国君的词人,就与故国分别。沦为阶下囚后,再远远地望一眼故国都成了奢望,只能带着深深的悔恨凄苦度日。最后两句,以春光的易逝比喻往日的繁华不在,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后主的绝命词。据传词人做好这首词后,在七月七日晚上,命歌姬作乐,声传于外。宋太宗听闻,大怒,认为他对故国念念不忘。命人赐毒酒,将他毒死。
上篇首句,说良辰美景本不嫌多,但词人却希望他们快快完结,因为自己沦为阶下囚,良辰美景只会引起他对往事的无限怀念。接下来写,词人降宋又过去了一年,岁月流逝,故国之思却没有忘。
下篇:“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说故都金陵的亭台楼阁,和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暗含对江山易主的感慨!在这里,词人将永恒和无常这一哲学命题作了三种对比:美景与悲情;往日与今夕;景物与人事,极尽曲折。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词人以江水喻愁,不仅写出了愁绪的悠长,又显示出内心忧愁的汹涌翻腾,极为形象,令人叹服。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山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抒写离愁。
词的上篇写深秋时节,词人独自登楼的情景。“无言独上西楼”,勾勒出词人独自登楼的身影。平白如话的一句,却通过对神态与动作的刻画,揭示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接着词人写登楼所见:抬头看见“月如钩“;低头所见”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词人联想到自己,身为阶下囚,不正像深院里的梧桐树一样吗?寂寞、孤独。
下篇抒发离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里词人以丝喻愁,别致新颖。自己身为亡国之君,他心中的离愁,正如那千丝万缕的丝一般,纷乱、繁杂。最后一句,写出了词人对愁的新体验与感受。
沦为宋朝的阶下囚,他心中的苦闷是难以言说的,根植于人内心深处,饱含着无尽的辛酸与苦涩。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是写相思,是作者因为怀念元别的丈夫所写。
开篇写室内外景色。这是一个荷花凋谢、满屋凉透的秋天。词人独处闺中,愁绪无法排遣,便乘舟外出解闷。接着是词人的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一个月满西楼的夜里,大雁南归,捎来丈夫的书信。这三句委婉的表达她对丈夫的思念。
下篇,词人从想象又回到现实,只见花自飘零,水自流去。由盼望书信到来,到眼前的流水落花,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涌上心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词人思念丈夫,进而联想到丈夫也在思念自己,她深知这种思念是双方的。
最后三句,为千古名句,造句新奇,赋予愁以动感,且挥之不去,拂之又来的情态写了出来。又运用了语言上了对称,所造成的既一致又矛盾的特点,产生出特有的艺术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是千古名句,为后世所传颂。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写作时,国已破,家已亡。词人在金华避乱,经过离乱之苦,她的词情极为悲伤。
开篇便交代了时间:暮春时节,加上狂风吹花,落红满地,一片零落。日色以高,而词人却无心梳妆,可见她内心是多么悲苦。接着写自己为什么如此悲伤,因为“物是人非事事休”。年年岁岁花相似,而世事变化无穷,往事堪哀。作者欲将它们诉说,却是“欲语泪先流”。
自己也不愿意一味沉浸在痛苦中,想要出去游山玩水,希望自己的痛苦能够得以排遣。但是马上笔锋一转说:“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她的愁绪太浓了,在未出游前就意识到,出游派遣不了她的忧愁,所以她否定了出游计划。最后两句设想极为新颖,历来为后人所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