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急性损伤的正确处理 P.R.I.C.E.
急性损伤在日常生活或运动中在所难免,比如常见的踝关节扭伤,大腿后侧肌肉拉伤,手指关节过伸伤等等,而伤后正确的紧急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倘若处置不当,非但会加重原有症状,还会使之转变为慢性损伤,落下后遗症。
目前被学术界与专业人士广泛认可的急性损伤的操作处理,要遵循PRICE原则。PRICE的含义是“价值”,寓意着急性损伤的正确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也是五项处理方法的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分别代表保护(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和抬高受伤部位(Elevation)。
无论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多数急性损伤都会造成出血现象和急性疼痛,倘若不及时处理,数十秒或几分钟之内就会出现由血流形成的明显的血块,因此急性损伤处理的首要任务就是止血与止痛。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伤后需要热敷和按摩的老百姓并不占少数,看过这篇文章后,希望能有所改观。
PRICE操作处理越快越好。快速初步检查,排除无脱臼或断骨之后,当即决定处置部位,待伤员回家或送入医院之后,PRICE的五种处置方法仍可继续使用2-3天,因为软组织急性损伤后48小时内仍会有血液的不断渗出。下面详细解释一下PRICE原则:
1.保护和休息。目的是避免进一步伤害和减少流向受伤部位的血流。运动中流向受伤部位的血流量会比休息时高出10倍以上,因此要立刻停止活动。倘若下肢部位受伤,避免受伤部位在两日内负重,拐杖和支具的使用是不错的选择。
2.冰敷。急性损伤按摩和热敷是禁忌的!这是由于会增加受伤部位的血液流量,继而加重肿胀和疼痛。而温度的降低,可以收缩血管减少血液流量,减缓炎症的代谢速度,从而缓解疼痛。那如何冰敷呢?有一次性的冰袋或者可反复使用的硅胶冰袋;湿毛巾包裹冰块;塑料袋包裹的冰水混合物最为实用。若是在户外,急忙找不到这些东西,冷水、冰雪或者雪糕都是很好的应急选择。那一次冰敷要多久呢?一般来说20分钟左右或冰敷部位产生少许麻木较为合适,两次冰敷的间隔最好在3小时以上。单次冰敷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局部温度降低过久会使神经反应降低并引起血管的反射性扩张,反而会增加出血。
3.加压包扎。虽说冰敷的止痛效果好,不过对减少血流的效果不及使用有弹性的绷带加压包扎明显及时。压力可以在数秒内有效的降低90%以上,可见加压包扎是减少血流量的最有效办法,并建议每小时松弛5分钟以防止意外。
4.抬高受伤部位。这项只适用于四肢的损伤,目的是减少伤处血流量。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抬高是相对心脏位置而言的,倘脚踝受伤,伤者坐在椅子上而把双脚平置时,身体的最低点仍为脚踝,其实是错误的。通常将伤处放置于心脏水平30公分以上较为理想,尤其是夜间睡觉时更应如此。
急性损伤的预防至关重要,防患于未然当然比亡羊补牢更为科学。
1.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冷身有助于减少急性损伤的发生:每次运动前花上10分钟左右来热身,也就是给我们的身体“预热”,让血液循环、呼吸、肌肉骨骼等充分调动起来,是预防损伤的有效手段。比如简单的重点关节的活动和主要肌肉的牵伸,还有慢跑。运动过后的冷身相当于整理运动,防止由于突然停止运动导致扩张的毛细血管无法及时将远端的血液输送回心脏,而引起心悸、胸闷等不适,慢走几分钟和适当的牵伸都是不错的选择。
2.运动方法得当:运用合理的技术动作,选择适当的天气和场地,佩戴合适的护具等等,都能有效的减少甚至避免急性损伤的发生。
3.运动量要适宜,疲劳会增加急性损伤的发生: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到1小时较为合适,且运动过程中的脉率不超过120次/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