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一波論文的我終於來了。這次決定活學活用,用ORID做一個復盤吧。
Objective 事實:
這一個模塊的課程圍繞經驗管理模型循環三步驟(積累 - 存儲 - 運用)展開。
在積累方面,經驗有分兩種,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無論是一手還是二手的經驗,只要能解決問題,都是好經驗,建議運用ORID積累。零碎和重複的任務也是經驗的源頭,建議運用金字塔結構、魚骨圖和ECRS原則,積累當中的經驗。
在存儲方面,按需求存儲,為運用存儲,篩選、分類、整理要做好,特別注意文檔名字,廣東話俗語有云:“不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可見命名的重要性。建議建立個人經驗存儲模型,當中必須包含“需求 - 輸入 - 內化 - 輸出”四個環節。
在運用方面,運用有兩個大方向,經驗遷移和經驗共享。經驗遷移有四個步驟,分析、提取、匹配、改造,遷移不等於複製,環境瞬息萬變,沒有兩個任務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必須重新分析需求,根據以往的經驗改造一個最完美的解決方法。經驗共享,如同字面意思,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過程當中自己也會有所成長,正所謂“施比受更為有福”。
Reflective 感受:
對於學習體驗來說,絕對是十分充實,甚至一度想一口氣把課上完,然而明白到自己的腦容量有限,最後還是一天一課慢慢沈澱。覺得比上兩個模塊難多了,特別是ECRS,但同時覺得很開心,也很興奮,因為成功把自己的經驗存儲體系建立起來了,馬上運用到的感覺實在是太有成就感了。
另一方面,我感覺特別累,有時候不想再多思考了,不想沈澱了,甚至不想學習了,會冒出來很多,先趕論文吧,或者,今天學了一整天,還要在學嗎,之類的念頭。
Interpretive 反思:
ECRS滑鐵盧,反映出我的積累並不足夠,必須努力補上。另外就是運用各種工具不夠純熟,有些時候甚至想不起工具的存在,不單指這個模塊的工具,我覺得是因為對工具的了解不足,以及沒有足夠練習到。
另外,感覺倦怠期開始來了,現在正值學期中段,各種論文、匯報、測驗、甚至畢業論文都逼在未來這兩個星期,還得上班,還有各種面試,恰好家裡的事又一籮籮的來,令負面思想大爆發,這明顯就是精力管理沒做好。
Decisional 決定:
(1) 首先,精力管理一定要注重,唉,口號已經喊了一個星期,雖然說做運動也消耗時間,但再不找個途徑宣洩一下壓力,待會兒又得爆炸了。
(2) 一日一卡片,卡片作為輕量級的輸出,其實並不佔多少時間和精力,還可以當成重溫知識的一個手段,重點是沒壓力,把輸出成為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