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和身份认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没想到司马迁把道家和法家放在一起写。从老子到庄子,从申不害到韩非子,原来法家是从黄老之学脱胎而来的,虽然以前隐约有这样的概念,但今天看到了才有直观感觉。

不过我今天感触比较深的是韩非子。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於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韩非这一生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说来自于人们给他贴的标签,以及因为这个标签而产生的偏见。在韩国,他的标签是公子,有一定程度的继承权,这样的身份在研究治国之道,韩王怎么可能不忌惮他。公子的身份让韩非在韩国注定得不到重用。在秦国,他是韩国人,人们总是对不属于自己国家的人有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更何况他在韩国身份地位很高,作为韩国公子,他理应维护韩国的利益,于是不会尽心尽力为秦国谋划。

人们对于身份有一种刻板印象,而这种刻板印象就使得人们在还不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就对这个人有了评价。不同的人给同一个人贴的标签是不同的,这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立场有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
    To者也阅读 3,562评论 0 2
  • 法之魂 韩非未死,那杯酒里,没有毒。 可是,醒来的韩非,仿佛看透了生死,他只说了一句话:“笔,纸。”既然死不了,或...
    风致自己阅读 1,183评论 0 3
  • 公元前233年,秦王政十四年,韩王安向秦国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使韩非聘秦。 殿中对 大秦·咸阳 “启禀王上,韩国使...
    匪夷所思文化工作室阅读 2,119评论 2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