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冉求:字子有,亦称冉有。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
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在孔子弟子中,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
孟武伯问子路的仁道达到了什么境界?孔子说:“我还不是很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子路啊!如果是一个千乘兵车的诸侯大国,他可以去当三军统帅,至于仁的境界,我还真是不知道。” 孟武伯又问:“那冉求的仁道境界呢?”孔子说:“可使为卿大夫之家臣,至于仁的境界,我也是不知道的。” 孟武伯再问:“那公西华呢?”孔子答:“公西华啊,让他穿起礼服,站立在朝庭上,其仪态非常好,学问、口才也不错,可以让他去接待外宾,沟通和交谈,但仁道境界,我也真是不知道。”
【感悟】
孟武伯在【2.6】已介绍过,是鲁国大夫孟懿子的儿子。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孔子的三个弟子是不是仁德的人,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都能够担当国家的事务。但他们的仁道达到了什么境界,孔子都回答“不知其仁也。”没有给予明确的评价。
初读此句,感到孔子有些不近人情,但细细品味,这正表现了孔子严谨的态度。因为“仁”是需要终身修行的,有一丝毫的差失,一顷刻的邪念,就与仁无缘了。结合【7.34】我们看到,孔子对自己也是这样要求的。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问子贡:“你与颜回谁更优秀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与颜回相比呢?颜回听到一个道理可以推知十个道理,我听到一个道理,只能推知两个道理(一说,老师只要教一个道理,颜回就能够分析出事物由始到终的结果,可我最多可以由此及彼)。”孔子说:“不是你比不上颜回,我和你一样也都比不上颜回。”
【感悟】
颜回,字子渊,一作颜渊,又称颜子,孔庙大成殿四配之首——人称复圣,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七十二门徒之首,孔门十哲德行科的高材生,是孔门弟子中德行修为最高者,为人谦逊好学,悟性好,品学兼优,所以得到特别的尊重。
一、颜回闻一知十
颜回“年十三,入孔子之门时,在弟子中年龄最小,性格又内向,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有人便觉得他有些愚。颜回的忠厚与内向,掩盖了他的聪颖善思,就连孔子一时也难以断定颜回的天资究竟属于那个层次。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观察了解,发现颜回教一想出十,好学深思且有所发挥,有上智之资,致使孔子与子贡皆有“弗如”之叹。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在陈蔡之间被围困在旷野之中,粮尽人病,陷入绝境。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弟子对孔子的信念产生了动摇。只有颜回,对孔子的学说深信不疑。颜回说,老师的学说太伟大了,所以天下没有容纳得下的。尽管如此,老师还是一直在努力推行自己的学说,容纳不下有什么关系呢?学说不够完善,是我们的耻辱。学说已经完善而得不到采用,那是君主们的耻辱。颜回能够乐天安贫,以追随老师,求世界大同为极大乐趣,已经达到了常人难以达到的修养高度。他既有悟性,又勤奋,自始始终享受着学道的快乐,谋道的快乐,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道义”,乐在其中。
二、颜回乐学的秘诀是尊师
据载,早年的颜回有一次闹了点小情绪,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说:“千年古树莫存身。”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身往家走。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下起大雨。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避雨。他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又急忙从空树干中跑了出来。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开了。颜回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句话,救了我一命!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颜回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敬佩!”
颜回对老师的学问,力求深切地理解,全面地把握。“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懂得越多,未知领域也就越大。大概只有学问造于相当深度,才觉“山外青山楼外楼”,才能领会学海无涯的境界。
在内心世界里,颜渊极富于感情。尤其对待老师,他能够忧其忧,乐其乐,与老师息息相通,心心相印。深得孔子的真传,与孔子最为知音。《先进》篇记“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这“何敢”之中,饱含着学生对老师的深沉的关爱体贴和慰安之情;同时,在这一来一去的对答中,还足见师徒在朝夕相处之见建立起来的父子般的深情。
三、颜回有预知之智
鲁定公听说颜回为孔门第一贤弟子,想起用他从政,召进宫去面试,对答中谈及了东野华。东野华是鲁定公的御马官,以善骑称著,颇得定公赏识。鲁定公问颜回:“你可晓得东野华精于御马吗?”颜回答道:“东野华御马,虽则精明,但未完善,不久其马必轶。”鲁定公听颜回言语十分不满。颜回的面试失败了,没有被录取。但过了不久,东野华所驾之马果然脱轶。鲁定公闻言,大吃一惊:颜回怎么会知道东野华所御之马必轶呢?于是再次将颜回召进宫来。颜回说,从前虞舜善能使民,造父善能使马,但都不愿用尽其力,所以虞舜在位无轶民,造父任职无轶马。东野华御马,单求马快,不知爱惜,每御必使马四蹄淌汗,力竭声嘶。鸟穷则乱啄,兽穷则乱攫,马穷则脱轶,人穷则作乱。这便是料定东野华所御之马必轶的根据。
孔子说:“人各有志,回具此昂藏七尺之躯,有预知东野华轶马之智,有读书破万卷的学问,岂能无志?”
颜回勤于学习,而且肯独立思考,能做到闻一知十,推知全体。所以,孔子对他大加赞扬。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举一反三,参透因果,融汇贯通在学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论语》有20篇约500章,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近90章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汉字活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