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最近计划梳理一遍《诗经》。把输入和输出结合起来,既是完成任务,又能有收获。
《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写“君子”思慕“淑女”的心情,并想象得到她以后的快乐。
关关雎(jū)鸠(jiū) 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 君子好(hǎo)逑(qiú)
参(cēn)差(cī)荇(xìng)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lè)之
关关:形容水鸟的和鸣声。雎鸠:一种水鸟。洲:河中沙洲。
窈窕:娴静美好的样子。淑:善也。好逑:佳偶。
参差:长短不齐。荇菜:一种水草,可食。
流:通“捞”。
寤寐求之:形容日思夜想。寤,醒来。寐,睡着。
思服:思念。
悠哉:思念之深长。辗转反侧:形容睡不着。
琴瑟:乐器,动词用,或喻和谐。友:亲密、亲近。
芼:通“摸”,水下摸索荇菜之意。
乐:娱悦,或通“撩”,以音乐追求女子的方式。
如今读起这首诗的开头就想到电视剧《欢乐颂》中名叫“关关”女孩——那个温婉清新、温柔细致、善解人意的姑娘。不由的感叹这个名字起的好。《诗经》开篇这首诗能给人很多美好的想象,最多的还是关于爱情:那种一见倾心、思慕追求的快乐和期待。
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关雎》中以“兴”为主,但“兴”中带“比”,以雎鸠鸟“比”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起兴,兴中暗“比”淑女之难求。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含蓄隽永,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全诗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四句,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好姑娘的爱慕之情。第二章八句,写诗歌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及思念之情。第三章八句,写诗歌主人公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热烈场面。在这一章中,主人公经过不懈的追求,终于得到了意中人的爱情,诗的格调一变而为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迂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琴瑟友之”来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以“钟鼓乐之”来描绘婚礼的盛况,着墨不多,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主人公得意的心情和愉快的神态已跃然纸上。
此外,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联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同时还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孔子对《关雎》有着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而这正是儒家所肯定的一种艺术风格,所以在选编《诗经》时将其放在《诗经》的第一篇。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虽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杨敬敬)
这首诗还有“后妃之德”的说法,但我更喜欢从爱情的角度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