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安乡县采录纪实系列一。
2017年8月5日星期六 晴
今天早上吃完早餐,按昨天的计划去给手机换膜。换膜的地方离老城区比较近,临时决定把吟诵采录的计划提前到了今天。
老城区住在胡同里的人都有“歇凉”的习惯,二三人、三四人就近搬几把凳子往阴凉处一坐,聊聊天,就到了饭点。由于没有从亲朋好友中打听到“读过旧(老)书”(注:“上私塾”在家乡人口中称作“读老书”)的人,只好走街串巷在人群中打听。临时的计划,手上除了手机连笔和纸都没有,只能先打听看能不能找到“读过旧书”的老先生。
“您好,请问您读过旧书没有?”“您好,请问您附近有没有人读过旧书?”......几个问题反复问过无数遍,在被怀疑不怀好意,误会成收购旧书,听过无数遍“不知道”和“没有”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打听到了两位“老先生”。
第一位姓孔,据邻居称读过私塾,经常上午在附近歇凉,打听到他的消息的时候他没有在家,决定下次再来“碰”他。
第二位姓胡,打听消息的时候老人正在歇凉,身体硬朗,看不出来八十高寿,与老人简单地沟通后,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采录的请求,并约好第二天上午同一时间进行采录。
“地毯式”的普查比在朋友之间打听要有效果,也很累,除了天热的原因,更多的是来自他人的猜忌和不理解。回到家,把早已能拧出水的T恤换下,又投入到学习之中。
我一边复习以前查阅的采录要点,一边把手中的资料发给一位山东的老师(今年山东省进行了全国首个以省为单位的全面吟诵普查,他便是志愿者之一,接受过比较系统的采录培训),让他帮忙看看这些资料有没有需要补充和修正的地方。在等待他回复的时候,我又拿起早就翻过无数遍的《中华吟诵学会 中华吟诵采录参考作品(全本)》,这是一份从网上下载下来自行打印装订的资料,专门为采录准备的,资料由中华吟诵协会的老师编选中国所有文体的优秀篇章而成,字体大,方便老先生在采录时阅读,由于这份资料比较全面,平时学习吟诵时也拿这份资料参考,我再次熟悉了下这份资料里面的篇目,并为打印时由于一些原因目录上没有页码的篇目注好了页码。为了保证采录环节不出纰漏,还准备了两张纸,一张上面写好采录的流程,一张纸上面写好正式采录前采访的问题提纲。
今天我非常高兴,并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消息“很庆幸,家乡的传统文化还剩下微微的一点脉搏,被我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