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读书印象最深的一个词,也是从小一直被周围人反复说起的一个词,叫做书呆子。
为什么会有书呆子?小时候一直疑惑不解,难道读书读多了人会变傻?难道勤奋也会错。
说起书呆子,我们脑海中总是会有这样一种印象,不喜欢说话,不喜欢和人交流,埋头苦学苦读。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书呆子和我们有一段若即若离的距离。但是随着对这个世界逐步地了解,原来我们,都曾经是一个书呆子。
我们自上学以来,接触知识的方式不都是填鸭式的吗,课堂上老师利用45分钟的时间,最大化地将知识传输给我们,我们也最大化地去吸收,去接受,但是呢,往往忽略了知识本身。我们身边确实出了很多高分天才,但是在创造性,和知识应用上,往往略显生涩。
其实我们想一想,我们在小的时候学习一件事物,我们是完全的死记硬背吗?可以看到三岁的小朋友,你跟他说话,你跟他交流,他言语中充满了智慧的火花。他会筛选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会用到自己的日常,甚至还能结合自己的情况举一反三。
知识本该如此,是闪烁着火花的,而本不应该枯燥无味。
我们读书所学的任何的知识不都是有用的知识,唯有思考将它运用的时候,这本书才是真正的属于你的,才是对你真正有意义的。当你带着疑问去学习的时候,你的效率会得到无比的提高,尤其这些知识对你的现在的生活能有一点点的帮助时,这个时候的动力才是源源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