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般都是家庭日,朋友们都会带着孩子小聚,这样,大人之间可以相互聊天进行必要的社交和朋友之间的交流,小朋友也有他们的玩伴,同时也可以在嬉笑打闹之间培养同龄人的沟通方式。
但每次T先生总是匆匆地带着小孩子来,又很快地离开,每次都说家里做好了饭,孩子的奶奶要在家里等。大家都说要不把孩子奶奶也带出来,T先生苦笑,说孩子奶奶身体脾气不好,不大喜欢与外人交流。因为担心母亲在家寂寞,总是下班或是有时间就赶回去陪老人。
T先生的孝顺在朋友圈里是远近闻名,对于他数十年如一日的陪伴照顾母亲,大家都是敬佩有加。
只是日复一日,看着T先生不到四十就花鬓斑白的摸样,前年由于离婚而更是显得沉默抑郁的状态,大家不由得越来越担心。
T先生的前妻M女士其实也算是我们这个圈子的朋友,但由于他们目前的关系,现在基本很少在我们聚会上出现。前不久路上遇到她,倒觉得容光焕发了很多。正好我们两人都有时间,就在附近星巴客找了个地儿坐着聊了会儿。
十多年前M女生对T先生动心,也是觉得这个小伙子忠厚老实,对父母好的人,人品肯定坏不到哪儿去。没想到,十多年的婚姻生活,最让M女士忍受不了的,也是T先生的“孝顺”。
M女士解释说,自己也不是一个狠毒的女人,可是总觉得,再孝顺也该有个度吧。刚结婚的时候,没住在一起还好,每周T先生都要回父母家中,就连平时下班也要先到父母家中陪父母吃了饭再回来。这些M女士说自己都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有时候,T先生好不容易和Y女士回娘家,呆不了多久就坐立不安,总觉得在岳父母家呆久了,冷落了自家父母,心里很不好过。发展到后来,M女士基本上就是自己一个回娘家了。
有了小孩,T先生的父母过来帮忙带孩子。开始M女士还是很心存感激,可是没过多久,矛盾开始出现也越来越激化。M女士觉得自己在T先生和他父母之间,就是多余的甚至是透明的人,而T先生也越来越多地指责M女士不会处处以他父母为先,就连给孩子买水果奶粉,T先生很自然地也为父母准备一份,而M女士偶尔有想吃的欲望也被T先生指责不为父母孩子着想。
其实T先生自己也不是不想和自己的妻子好好相处,有几次都想着带妻子孩子出来单独作个旅行,改善和调剂夫妻之间的感情。但每次说好出来,到最后,T先生总觉得将父母扔在家里自己带妻儿出来很对不起父母,结果总是无疾而终。
日子愈久,M女士就越失望,关键是那份失望还无处诉说,因为M女士的父母都算是知识分子,觉得因为这样女儿闹别扭很不应该。朋友之间说多了也觉得她小题大做,久而久之,那份失望就刻进骨头里,冻成冰,活生生地将一腔爱恋化为愤恨怨毒,终于两人的缘分也走到尽头。
作为朋友,真不好说孰是孰非,世间感情的事从来都是没有道理可讲,无非也就是一个在闹,一个在笑,如此而已。
能走下去的感情谁不是千疮百孔,不能接受和包容爱人的情感处理模式,不能了解爱人的行为动机,只能以自己的心理感受为准,不能良好的沟通交流相互制定能接受的行为准则,婚姻很难有好的结果。
姑且不谈M女士的心态和行为模式,T先生和他父母的相处模式是典型的界线不明。说得通俗点,是T先生的行为模式还未走出“心理断奶期”,他在事业上虽了一定成就,却在心态上始终未过渡到一个真正成熟的社会人正常的心理状态。
T先生始终没搞清楚父母的原生家庭和自己组建的家庭的关系和区别,因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即使再建新家,新人性格完全不同,还是有可能会遇到一样的模式问题。
T先生的情况比较特殊,但有这样心理状态的人并不在少数。甚至有些人是表面截然相反的,比如说,他的父亲对自己母亲很不好,有家暴倾向,他会非常痛恨父亲这样的人,结果,在长大组建自己的家庭之后,在某次终于忍受不住向妻子举起拳头之后,他很害怕地发现自己也成为了如同父亲那样的暴君。
象我有个一起学习心理学的朋友Y,分享过她的成长经历。她的父亲很懦弱,小时候总觉得自己的母亲太过于强势就象个泼落户儿一样。她发誓,长大后绝对要做个优雅知性的懂事理儿的好姑娘,直到有一天,因为再也忍受不了老公天天玩游戏,她披散着头发将老公所有的游戏设备和电脑扔到门外时,她惊恐地从玄关衣架处的镜子里发现了一个年轻版的母亲。
然后她终于明白当初母亲的处境以及令人厌烦的行为背后的迫不得以,她接纳和真正理解自己的母亲后,也终于搞清楚自己与丈夫之间的互动模式,觉察到了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做出与母亲相似的行为,才有可能慢慢去沟通交流改变固有思维和行为方式。
我们很多人不管是不是认同我们的父母,是不是由衷地佩服他们,在内心里,我们和父母之间无论是血脉还是情感都是紧密相连的。
但正常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是安全型的,也就是说,我们和父母在情感关系上可以良好地互动,但又彼此独立。
而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往往是容易把父母和孩子绑架在一起的。其实这对父母和孩子都是不公平的,所以父母会觉得我带你很辛苦,付出了很多,是因为你我才沦落到如此地步。在思想意识上传递给孩子的就是,你不能过得比我轻松,否则你就是对我的“背叛”。
内心力量比较强大的孩子,会意识到父母也好,伴侣也好,孩子也好,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过得好不好,快不快乐,并不能完全由我们来负责。
可是要多么有思想的人,才能对抗整个社会方面的舆论压力,和我们社会长久以来的意识形态,那就是,一旦你成人,你就要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黎民百姓,中间要对父母妻儿负责。
说了半天,我们自己呢,我们自己到哪里去了?
我们自己与父母的互动模式,在不知不觉得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孩子往往是通过做与父母相同的事,来获得与父母连接的归属感。
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内省能量,不能获得独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不能意识到我们无法对父母的人生负责,也不该要求孩子对我们的人生负责。那么,迟早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洼泥潭而已,自己走不出去还会把心爱的人一起拉着沉没下去。
萨提亚的原生家庭,就是指你的父母兄弟姊妹组成的让你长大成人的家庭关系。而你以后与伴侣组建的家庭,将成为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萨提亚的原生家庭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当你能够认识到你的原生家庭带给你的影响,并在往后的自我成长中获得力量,从你开始断绝与父母之间一些不良的联结模式,加强与原生家庭好的联结模式。
从你开始,做你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
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你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