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
一、教学:“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对于课堂的转变来说,艰难的起步是教学观念的彻底转变。“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这是当然的基本公理。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多层面的、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人类的沟通与合作是与语言为媒介的。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教学是在起支配作用的媒体---语言的影响下产生的现象。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一个学生学历成长与人格成长之基础的过程。
二、对话文本:“教材”与“教学”概念的重构。教学“对话”的过程有可能用“文本”的概念,即从“文本生产、文本、文本接受”的整个过程来把握。教学文本是在教学沟通过程中生产和接受的,可以视为会话文本与读写文本,以及对话文本与独白文本的总体。从我国“教学文本”的生产与接受的实际运作来看,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亟待研究:第一个问题是“教材”概念的广义界定及其编制。教学的结构由三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构成。“教材”是教师在教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了最标准的教科书,也包括了形形色色的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等等。教材作为一定学科领域的载体具有两种基本特质:其一是“典型性”。学生是通过教材习得学科内容的,教材必须是学科内容的全面、稳定、序列、准确的载体。其二是“具体性”。教材是学生旨在习得一定学科内容而直接分析、操作、综合的对象,教材必须确凿、具体、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展开智力活动。第二个问题是:教学环境的“信息化”与“生活化”。教学不能满足于间接的经验和虚拟的沟通,因为只是的建构有赖于既有知识和直接经验的支撑。当今教学中的语言与对话由于如下三个背景而进一步受到关注:一是随着信息化的进展,技术性媒体开拓了沟通的新维度并且导致质的变化,虚拟的沟通愈益占据支配的地位。二是社会的急剧变化往往使青少年游离于家庭和社区之间,孤立于人群之外,减少了直接的共同经验。三是由于应试教育体制和学校的甄别功能,教学不能充分满足这些要求。面对这些情形,“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才显得更加重要。
三、教学规范的转型。新型的教学规范要摆脱传统的3R(读、写、算)模式,应该具备多尔所指出的“4R”,即丰富性、回归性、相关性和严谨性。“丰富性”是指课程要有深度、意义的层次,提供多种的可能性与诠释,有适量的混沌、失衡和生动的经验,允许对话、解释、假设和类型化;“回归性”是指反思的过程,对意义建构者自身和处于质疑之中的文本加以探索、讨论、探究,旨在发展能力---组织、整合、探究、诠释的能力;“相关性”是指课程结构的内在关联,及其与文化脉络的关联;“严谨性”是指探寻潜在的假设以及这些假设之间的协调通道,促使对话成为有意义的转变性的对话。多尔的主张为我们改革课程与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2018.3.10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