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日
晚上去了据说是昆明最繁华的地方——碧鸡坊和金马坊。这两座牌坊我是不陌生的,从前未能亲睹,却早已神往。滇地产马,赋予神圣则为金马,丛林多孔雀,神化而为碧鸡。又“金马”、“碧鸡”与佛教有莫大关联,由动物而人(孔雀王朝之阿育王),赋形于山,有天人合一之象。崇拜二者实为尊崇佛教。
网络资料中言:昆明山明水秀,北枕蛇山,南临滇池,金马山和碧鸡山则东西夹峙,隔水相对,极尽湖光山色之美。金马山逶迤而玲珑,碧鸡山峭拔而陡峻,被视为昆明东、西两大名山,两山皆有关。明末担当和尚曾赋诗:“一关在东一关西,不见金马见碧鸡。相思面对三十里,碧鸡啼时金马嘶。”;百度百科解释说:金马碧鸡象征吉祥如意,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而千百年来,它的传说一直在三迤大地广为流传。昆明人更是把金马碧鸡作为自己城市的象征,颂扬它、赞美它,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其中,不乏有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中“东骧神骏,西翥灵仪”这样的千古名句。人们为了纪念金马碧鸡,在金马碧鸡二山山麓修建了金马神祠和碧鸡神祠,又在昆明城内建造了金马、碧鸡二坊,并把二坊所在的道路命名为金碧路。值得一提的是,金马、碧鸡二坊曾是昆明城内著名的人文景观和城市的标志。它位于昆明城传统中轴线的南端,即今天金碧路与正义路交叉口,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东为金马坊,西为碧鸡坊,二坊相隔约数十米,均为门楼式木构牌坊,飞檐翘角,势欲腾飞,气势雄伟,与忠爱坊鼎足而立形成“品”字三坊。金马、碧鸡二坊建成后,屡遭兵燹,又多次重建。光绪十年(1884年)云贵总督岑毓英主持重建的金马碧鸡坊,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被拆除。旧时,“金碧交辉”曾是昆明的“八景”之一,相传在特定年份的中秋这一天傍晚时分,太阳西沉,余辉照着碧鸡坊的倒影向东移动,而此时,月亮东升,月光照着金马坊的倒影向西移动,两坊的倒影相向而行,逐渐靠近,最终会交接在一起,这就是“金碧交辉”的奇观,据说六十年才会发生一次。由于金马碧鸡坊作为城市的标志早已深深植根于昆明人民的心目中,1998年,在金碧路改扩建过程中,昆明市政府再次重建金马碧鸡二坊,新建的金马碧鸡二坊气势更加雄伟,更加金碧辉煌……
云南自古产烟叶,因日照充足,烟叶生长甚好,所以云南的烟是闻名全国的。早年父辈们抽烟,以“春耕”、“红缨”、“翡翠”、“金马”等为上品,堪比今之“红塔山”,而“碧鸡”牌香烟则相当于今之“云烟”,多用于招待贵客和应酬。小时候和弟弟一起去拣烟盒,拆了做烟标,找到“碧鸡”之类必手舞足蹈如获至宝,可见其弥贵。烟名“碧鸡”“金马”则是来源于此两坊。
去到那里时,已是华灯初上。挥弦娘和阿斯的太太是不关心这俩牌坊的。两坊对面有一大型商场,那才是她们的乐土,只得陪了她们去逛商场,弄得我和阿斯满心不痛快。好不容易俩女人逛完了,出得门来,站台阶上望对面的碧鸡金马两坊,端的是金碧辉煌,坊下人流如织,熙熙攘攘,一派热闹景象。穿过马路去到坊下广场,溜达下来不觉时辰已晚,想到明儿早起去石林,拍照后便回店安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