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姐
《如何应对爱发脾气的孩子》这篇文章在微信公众号推送后,很多妈妈纷纷在后台给我留言。
有的妈妈说:“我家孩子就是有能耐,可以把我的脾气瞬间挑拨起来,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改改自己的脾气。”
有的妈妈看完文章后,马上践行,之后在后台反馈说:“现在,孩子发脾气,我不再跟着他一起发脾气了,我会看到他的情绪,进而理解他,倾听他,陪伴他,这样的效果比用‘脾气’来解决好多了,家里的‘火药味’也少多了。”
但是,也有些妈妈说:“我家孩子怎么看见、怎么倾听都没有用,还是一样的让我无法忍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
其实,我想说:“不用着急,凡事总要有一个过程的。”
大人闹脾气想哭泣的时候,平复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何况是孩子呢?
当看见情绪、倾听陪伴都无济于事的时候,一个温柔的拥抱,就可以给予孩子无限的理解,此时无声胜有声!
“拥抱”是看见情绪、倾听陪伴的另一种方式,是一种心心相通的陪伴。
我大儿子,是比较乖巧顺从的,我说一,他不会说二,我说往东,他不会往西,很少会有激烈反抗我的时候。
其实,在一个八岁的男孩子身上表现出这样的“过于顺从”,当妈的我应该是失败的。
儿子的情绪应该是被压抑了,可能是因为有了弟弟以后,他觉得受到冷落了,他想用他的“顺从”让妈妈看到,让妈妈少操心,这恰恰是爱妈妈的表现呀。
从去年开始,我们家规定只有周末才能玩平板和看电视,而且是必须在完成作业后才能玩。(其实以前没有这个规定的,当发现两儿子的视力下降后,我才在孩子的认同下,做出了这个规定)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本该玩平板的时间,我硬是要求大儿子背一首古诗才同意他玩平板,他选了一首二十字的绝句来背,我觉得太短了,于是重新给他选了李白的《将进酒》,让他把诗背诵完再玩平板。
他欣喜地拿过诗集一看,十几行的长诗,他直接把书扔到一边,对我说:“我不背!”
许是强压了一星期的玩心,让他有勇气来对抗妈妈了。
在讨价还价无效后,他拿来火机,准备把那本诗集给烧了,他气得发抖的手,没有点着打火机。但他还不罢休,他用力的朝茶几上摔打着诗集,还不解气,又把诗集给用力的甩了出去,嘴里还边吼叫着:“这样不给,那样不给,我不如死了算了……”
听到儿子的喊话,当时我是震惊的,儿子竟然觉得不得玩游戏,还“不如死了算了”。说实话,当时把我吓着了。
我的脑子在飞快的转着,在寻找合适的方法解决眼前棘手的问题。
我看着那本被他摔打得不成样子的诗集时,心里仿佛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是将要怒发冲冠的妈妈,一个则是充满了歉疚感的妈妈。
这样激烈的情绪表达,在大儿子这,还是第一次。
经过大概半分钟的挣扎,我选择不生气,选择理解,选择安慰。
我看着儿子的眼睛,向他张开双臂,示意他过来让妈妈抱抱……
儿子有点不敢相信我的反应,缓缓的向坐在沙发上的我走过来,我拉他坐下,让他把头靠在我的肩膀上,这时,他才止不住的放声哭了出来……
我一手轻轻的抚摸着他的头,一手握着他的手,并用我的脸贴着他的额头,没有过多的语言,我们就这样拥抱着,任由他肆意的哭泣……
在我怀里放肆的哭了几分钟后,儿子捡起那本诗集,虽然脸上都还挂着泪珠,但却是笑着跟我讨价还价的,他说:“妈妈,我不想背《将进酒》,我背另外的两首诗歌可以吗?”
我当然同意了,儿子的反抗让我满意,我没有发脾气也让我自己非常满意。
一个温柔的拥抱,避免了一场和儿子间针锋相对的“大战”。
孩子在哭泣时,有的爸爸妈妈选择不明就里的呵斥:“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殊不知,这样的呵斥只会让孩子越哭越凶。
哭泣,是人们表达激烈情绪的一种方式,不应该被呵斥,而应该被看见,被理解。
我想大家都认同,在爱情里,千言万语都抵不过一句“我懂你!”或者“我们在一起!”
同理可证,在育儿中,当孩子的不良情绪,被看见,被理解,被倾听和陪伴时,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了。
我看见你了,我理解你,我一直都在!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大人来说,这个道理都一样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