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困扰我们的,并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而是我们对那件事的想法。
——爱比克泰德
每当感到压力时,无论是轻微的不舒服还是强烈的悲伤、愤怒或绝望,这种感觉必定是某一特定想法引起的,不管我们是否觉察到。
消除压力最好的办法是:审视压力背后的那些想法。
当我们宁可相信自己的想法,而不愿去看真相时,就会承受各种情绪性的压力,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痛苦”。
痛苦是一种自然警报,它在警告我们:你正执着于某个想法。
今日觉察自己:
下班回到家看到洗手间地板上,放着两盆浑浊的污水。瞬间内心涌出了不舒服的厌恶感。头脑里出现各种声音:怎么这么邋遢!恶心死了!公婆在这干净盆子里涮拖把了吧?他们是不会用挤水拖把桶吗?烦烦烦!真是讨厌,不想让他们过来,可是怎么办?我要上班,就要有人带孩子,孩子幼儿园还没开学,不给老俩带,我就上不了班,请假要扣工资扣全勤奖……
突然觉察到自己的不舒服感,头脑里出现了转念作业的声音——那是真的吗?你确定那是真的吗?
哦,不,不确定。
事实是什么呢?
两盆脏水是真的。公婆用洗衣盆涮拖把不一定。这是未经确认的猜想。
为未经确认的猜想生气是不值当的。
如果我相信“公婆用洗衣盆涮拖把”的想法,我会怎样?
会生气会痛苦,会气他们邋遢,烦他们的各种不卫生习惯,说话会难听,脸色不好看。
如果我没有“公婆用洗衣盆涮拖把”的想法,我会是怎样的人?
我会快乐点,我会没有乱七八糟的联想和厌烦,看到需要干的活儿干就可以了,不产生情绪。
你可以找到一个理由,让你继续持有“公婆用洗衣盆涮拖把”的想法,且不感到焦虑吗?
找不到,一个也找不到。只要有那个想法就会痛苦。
……
在洗手间里那一分钟,脑海里如电光火石般进行了上述对话。很快,理智清明的自己回归了许多,告诉自己,事实就是,面前有两盆脏水,你此刻想洗呢就去洗干净,不想洗呢先放着,随后想做的时候再做。
想到这里,走出洗手间,心情恢复正常,面带微笑和孩子说话。
那两盆脏水放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起床,给女儿洗澡,洗澡前,把两个盆子里的污水倒掉,用洗衣液清洗干净。
一边洗,一旁的女儿问我,在干嘛,我说,这里有两盆脏水,不知道从哪里来的…
女儿说,是我洗玩具了,昨天把好多玩具都洗了洗…
瞬间就释然了,笑自己——咳,内心戏真多!
要不是当时有觉察,就没有此时的自然还原真相,恐怕我会一直带着未经审查的想法,自欺欺人,且带着怒火情绪对每个人释放负能量。
觉察反思是认清自己和世界的唯一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