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向往门前有花,有个庭院的生活情景,一直朝前看,忘了身后的风景,忽略了它的存在。
生活亦是如此,我一直往前赶,偶尔也忘了来时的路,那来时的路是我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的呀,怎么可以忘了,还是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看看来时的路,虽然走过杂草丛生的田间小道,但那条路却带有泥土的芳香,如今想起,仿佛见到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
今日早晨,去我家后院的小屋帮婆婆找她的小竹椅,静下心来,我看见了后院中的时光影子。
院中的小屋曾是婆婆烧饭的灶屋,在婆婆没有得失忆症之前,这小屋是她一天呆的最多的地方,小屋里有土炲台,是浦东乡下那种烧柴火的灶间。
一日三餐,婆婆都是习惯用柴火烧饭,烧菜,刚来婆婆家时,吃着婆婆做的菜和饭,我就想起妈妈烧菜的味道,看到老人灶上灶下在忙碌,我偶尔也在灶口边添些柴火,有时就情不自禁的叫声“妈”,这里也包含着对自己远在家乡亲妈的呼唤和思念,从此我也就将婆婆当妈妈孝敬。
婆婆的记忆,留在了十岁之前,今日晨起,阳光已温暖的洒在了我家大门前,做完早餐,服待好婆婆吃完早饭,我扶着她坐在门口的木椅上晒太阳。而此刻老人不愿意坐在门口椅子上,吵着要坐自己的小竹椅。转身我去了屋后院子里的小屋,找出了那洒满灰尘和岁月痕迹的小竹椅。
我奇怪为什么婆婆吵着要小竹椅,听老公说,那小竹椅是公公当年在皖南山区某钢铁研究所工作时,是当地一位老农送给他,他辗转车船带回家的。
婆婆将竹椅一直放在身边,用它坐在堂屋绣花,做鞋,做针线活,坐在门口与左邻右舍聊天,一坐就是几十年的岁月。
公公去世二十多年了,也许这小竹椅是她心中的一份思念吧,她忘记了所有的一切,不认识她的儿孙,也不认识我,唯一不忘的是小竹椅,这份情是多么地根深蒂固呀!
看到婆婆空洞的眼神,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曾经那个勤劳、朴实、善良、节约的婆婆,她的思维已回到了孩提时代,无论他儿子如何引导她,说他小时候的事,婆婆只是似懂非懂的看着他的儿子,除了脸上露出天真的笑,再也回不了现在,她失去了所有的记忆。她不知道痛苦和欢乐的感受。这也许就是生命的回归吧,婆婆活得没有烦恼,再也不操心和劳累了。我心里由沉重转化为释然了,愿婆婆余生无忧无虑的活着!直至生命的尽头。
心中的灵动,我又转身走入后院,步入通向河边的小巷,只见废弃的青瓦边有几盆翠绿的植物,吊兰和绿萝以及栀子花树。那是我利用休息日,把养在家里已经枯萎的吊兰和绿萝扔在那里,不曾刻意去养护它们,而它们在大自然的风吹雨打日晒中奇迹般的存活了,并且又发新芽了。
心中莫名的感动,走出小巷,我又步入小河边,只见小河里水碧波荡漾,河水清澈见底,河对岸一排排小别墅倒影在河水中,宛如一幅丹青水墨画,令我心旷神怡,原来我生活的地方这么美呀。
这些年经过很多事,见过人性中的善与恶,也目睹了那些发生在生活中悲欢离合的尘世万象。心里慢慢从浮躁从追名利,渐渐地回归自然,人的生命只是一个过程,知道了什么才是心里的淡然与完美。
我常在夜深人静时,一次又一次地回忆爷爷对我讲过的哲理故事,教我读过的增广贤文。细细品味我感觉自己曾经是多么地无知和单纯,以至到年过半百才读懂了它们!
现在的我,不再追赶人生之路,把生活过得简而又简,养喜欢的花,读清淡的字,爱人爱己。不再满街满巷的去寻找不属于自己的物质,也不再为曼妙的风景做过多的停留,闲时就在月色里听清亮的虫声,看秋水长天落日月圆。
其实万物都生长在节气里,有些东西,节气一过,便是昨日风景,不如珍惜当下,珍惜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和物,尽量把日子过得如落花一样清闲,低眉烟火,微笑安恬。
不再把眼光抬得很高,去寻万里迢迢的山水风景,低头去寻找身边的风景,它会让我的心灵有份踏实和回归。
做生活中低眉的自己,做生活中烟火的自己,做大自然中一朵花的自己。
人生如四季,犹如一首磅礴的诗篇,在委婉、高歌、绽放之后,宁静地转身,缓缓流入平旷的浅滩,掸落一切壮美与浮华。草木摇落,白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做一只无所欲无所求的蛰虫,回到起点,拾起初心,简单而清澈,素朴而冷冽。
不讨好百媚千红,不逢迎五光十色,拥有一份云水禅心,静守岁月淡泊,静候每一分光阴,用心用情关爱身边的人,欣赏身边的景!
齐悦社群更文第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