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几天谈了“表达者红利”、“输出式学习”两个关键词,今天要谈的是第三个关键词“认知折叠”。
如何成为一个表达者?要进行输出式学习。
你会了,那到什么时候你可以算是一个优秀的表达者呢?核心就一招:学会“认知折叠”。
1、什么是“认知折叠”?
这是罗胖在得到大学开学典礼上讲的新概念,其实就是把复杂的东西折叠成简单的东西。听起来简单,但其实不容易,因为这不是物理的折叠。
比如帮助美军打赢二战的午餐肉,它不止是一块装在罐头里的肉,它本质上是把畜牧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化学、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一个庞大的认知体系,全部封装进了一个罐头里,大大降低了问题的复杂性,这就是认知折叠。(罗胖精选)
比如集装箱,一个方方正正的大铁箱子,没太多技术含量,但是它就能把国际海运的成本降低90%以上,彻底改变了20世纪全球供应链的样子。把巨大的复杂性折叠成简单的工具,这也是认知折叠。(罗胖精选)
再比如药,每一颗药,也是把现代医学对这个病的所有知识,折叠进了一颗小小的药丸,这也是认知折叠。(罗胖精选)
2、一个优秀的表达者,一定是一个认知折叠高手。
得到8位学员的演讲如此精彩,因为这8个人都毫无例外的是“认知折叠”高手。
学员马晓光,一个医疗器械临床评价专家,流行病学家,从事这样职业的人,站在台上该如何表达?
讲自己领域的专业知识?不行。大家很可能不感兴趣。
讲自己的职业经历?不行。你的经历大家太没共鸣了。
讲学习干货?不行。我想听学习干货,为啥要听一个流行病学家讲呢?
怎么办呢?
马晓光很聪明,他用认知折叠的方式,把自己专业领域的一些知识,自己的一些从业经历,以及从中悟到的一些知识,都封装进了一个方法论——局面控制方法论。
如何成为一个能控制局面的人?像一个流行病学家一样,因为流行病学家就是专门控制复杂的、危险的、突发的、不可预测的局面的:
第一,面对混乱,把原因放一边,先稳住局面再说,这是局面优先。
第二,面对混乱,不要关注个体,而是要关注整个系统,这就是系统优先。
第三,面对混乱,一定要提取关键特征。
这样的表达,大家就感兴趣了、有共鸣了、有启发了。
另一个得到大学学员,林命彬,乡镇干部,他的演讲也让我印象深刻,他的工作里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拆违建。
这是一个很难做的工作,林命彬不仅把这个工作背后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讲出来了,还把处理这个工作的经验方法进行了认知折叠,总结出一个“核桃工作法”:
核桃的特点就是,外壳硬、形状圆、里面软。
对应的工作方法就是:第一,态度要坚决,像核桃一样,一定要硬,这是原则;第二,光靠硬不行,还要圆,需要找到好方法,去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第三,有内脑,像核桃里面一样,跳出时间的格局,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我相信人人听完都能受益,这就是认知折叠高手的表达。
为什么得到大学毕业的学员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因为得到大学会通过独有的线下打磨会、分享会,帮助你掌握认知折叠的能力。
不管你是写文章,做课程,还是做演讲,你都要学会“认知折叠”,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表达者”。(粥左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