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跟阿姨说买份报纸,你看卖不完咱就回不了家”一位妈妈拿着几张纸领着一个孩子,不知道在干什么……
那天傍晚,我带着动宝在小区楼下遛弯,好奇的看到一个妈妈领着一个孩子四处寻找路人,见人就让孩子说买份报纸吧。
起初,我以为这个妈妈是广告推销员还是干嘛,后来过去攀谈才知道是孩子幼儿园布置的作业,要让孩子完成卖5份报纸的小任务。
一是我明显观察到那个孩子做这件事非常的困难,他很害羞,也不知道怎么开口,面无表情的被妈妈一边催促,一边还有点小小的施压,比如说卖不完就回不了家之类的话。二是这个妈妈自己也蛮腼腆的,她一方面见个路人就过去恳切的说买份报纸吧,一方面她的表情显示出她还蛮无奈的,又想让孩子自己去锻炼又不知道用什么办法给到孩子,自己做呢也比较勉强。
看到这一幕,我当时摸了摸口袋,下楼时候没有带钱,身上连一块钱都没有,那份报纸只卖一块钱。既然没法直接帮到这位妈妈和小朋友,后来我给这个妈妈支了一点招,也聊了几句,因为都没太多时间继续聊天就道别了。
看着这对母子手拉手离去的背影,有几点感慨和心得分享给都是妈妈的你我:
妈妈,你要给我做个榜样
在所有家庭成员中,妈妈是最直接接触孩子,也是最能影响孩子的角色,所以妈妈的行为,妈妈对待事情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等都会给孩子非常非常大的影响。
一句话简单的说,就是你想让孩子怎么样,你先怎么样。
比如你想让孩子大胆表达,勇敢和陌生人打招呼,那你先示范啊,你见了一个陌生人要寻求帮助也好,或仅仅是打招呼也好,你有没有嘴角张扬,声音洪亮的Say Hi!示范之后,你有没有引导孩子跟对方或阿姨或爷爷奶奶或小朋友Say Hi呢。
又或是早上你要离开家去上班,你有没有跟孩子大大方方的道别呢,还是直接穿好衣服,慌忙抓起包就推门而去了呢?
又或是孩子不经意间对你做出的那些暖心的小举动,比如突然把他正在吃的好东西喂到你嘴里,比如你不小心受伤了手指,孩子用小手给你吹呀吹,那个瞬间你有没有被感动到,你有没有及时的大声的真诚的看着孩子的眼睛说出“谢谢”两个字呢。
我清楚的记得,每当我对动宝真诚的面带微笑的说谢谢的时候,他的表情是愉悦的,甚至有点受宠若惊的小害羞,于是他记住了谢谢两个字,他好像感受到了谢谢背后的那种愉悦感,满足感或是还有别的之类的情感,总之他不是被迫的被讲大道理,而是很自然很开心的就接受了这种行为习惯。
榜样,首先是示范,但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去做,相信我,孩子能感受的到你是敷衍牵强还是发心而为的。
你真的会鼓励孩子吗?
很多妈妈在鼓励孩子去做一件事时,常用的鼓励方式比如说:
“加油,宝贝,你一定行!”---最普通的鼓励语,不具体
“你看别的小朋友都做到了,你也一定可以哦”---用比较去激将
“如果你完成这个小任务,妈妈就给你买你最喜欢的托马斯”---用诱导去激励行为
“宝贝,如果你做到了,你就是最勇敢的小朋友了好不好”---戴高帽激励
……
以上这些鼓励孩子的方式,其实都没有太大问题,因为每个孩子能被唤醒和激发的点不一样,所以受用的方法也不一样。
有的孩子就是喜欢争第一,当那个王者,那无疑用戴高帽这种方式就很奏效。
有的孩子就是天生慢吞吞,只有周边人带动了,才会跟上点儿,那用比较去激发就不错。
然而,我想说的是,我自己鼓励孩子的方式可能都不会是以上的任何一种。不是那些不好,是我和动宝之间有更加适用的方式来进行鼓励这件事,也分享出来供宝妈奶爸们参考哦,这就印证了那句话:
自己的孩子,只有当妈的最了解。(哈哈,此处省略后半句,当然也有那些超级奶爸)
我和动宝的方式是这样:
身体鼓励---一个大大的满怀的拥抱,轻拍肩膀或摩挲后背;用Give me five击掌数次并一起喊Yeah !
眼神鼓励---蹲下来和孩子一个水平线,用非常坚定有力量的眼神传递给孩子
语言鼓励---三个阶段
行动之前告诉孩子:
放心大胆的去做吧,just do it!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做不到也没关系,做不到是被允许的。
行动之中陪伴孩子:
可以跟着孩子一起做,比如一起跑步,一起比赛干家务,一起读英语…
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为孩子站台,呐喊或者手势什么的都行
行动之后引导孩子:
这个善终真的很重要。应该引导孩子怎样去接受和看待?
做的好,肯定和赞扬要及时+具体+适度。举例哈
“这个小火车轨道是谁连接好的呀?动动吗?那火车轨道连接好了,我们一起放上小火车吧。”
“宝贝,是你跟妈妈一起做的饼干啊,那这些饼干都是动动擀的,而且动动还负责给妈妈找到了星星磨具,还有帮妈妈摆放到了烤盘里,恩这些做的都非常好,谢谢你宝宝。”
做的不好,正向的积极的鼓励+具体的可改进的方法。举例:
“没关系,你如果特别害怕,你就蹲下来一点点的过这个桥,这样就特别安全特别平衡呢“
“不要着急,你看有没有开关,妈妈给你开一下哈,你看按住这里砰的就开了“
你真的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吗?
一件事孩子做不好或搞不定,除了父母方面,孩子方面,你有找到背后真正的原因吗?
对于3岁前的宝宝,因为不能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情绪和想法,所以妈妈们总是想当然认为是自己孩子内向啦,小气啦,爱打人啦,懦弱啦等等。
其实,简单总结下常见的有这么几种背后的原因:
1.害怕不敢做 对于陌生的新的事物,别说孩子,大人都会犯怵,害怕是本能的一种反应。用语言和示范消除害怕和紧张。
2.不喜欢不愿意做 这也是天生的本能,不喜欢的事也不要特别勉强孩子
3. 不知道方法不会做 没有示范,没有举例,孩子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得到,比如穿鞋子,比如跳舞,比如跟小朋友寻求帮助,你总要告诉孩子具体什么步骤怎样去做
讲道理是用脑VS用心
饭前要洗手是讲卫生的好孩子,鞋子要自己穿是自立的小朋友,见人要有礼貌才能被别人欢迎……如果都拿道理给小朋友上课,到底管不管用呢,讲道理可能是我们父母对我们从小就用的教育方式。这里我不敢说这样完全不好,而是我有其他的维度分享。
讲道理就好像是用脑的维度来说,是后天被人为灌输的,是被动的,非自然的。
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讲那么些大道理,那还有啥好办法让孩子接受并去做呢?
用心,这个相对于用脑来说的,用心是自然的天生就有的状态,不是刻意练习的被灌输的。很多词就是用心的天然产物,比如爱,美,善意,开心,自由,安全……
这么说,还是不好理解,我举例子哈
情境1:孩子揪家里的盆栽叶子
用脑应对: 妈妈告诉你不能破坏知道吗?这样是捣蛋的孩子,爸爸回来会打屁股,妈妈也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咱们不揪了好不好?(根本没听,继续揪)
用心应对:宝贝,你说绿萝会疼吗,你不是天天给它浇水吗?你看都是你照顾的它,所以它长出来好多新叶子呢,你现在把它弄疼了,咱们快摸摸它吧(八成会心软)
情境2:幼儿园布置作业—卖报纸
用脑应对: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咱们必须得完成(不完成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忐忑)
用心应对:宝贝,你想不想跟妈妈一起卖报纸,这件事很酷哦,我们卖了报纸就可以有5块钱,这可是你自己完成的工作呢,所以你可以用它买你想买的东西,也可以存起来,我们下次或许可以买票坐小火车呢?是不是很酷,那我们出发吧,你想卖给那个姐姐吗?你可以这样说…balabala(不出意外,孩子至少在过程中是开心的,首先你用积极正向的方式调动起了孩子的能动性,之后又给到了具体实操的方法,所以效果一定不会差)
动妈结语
通过文章最开始那件偶遇的母子卖报纸的事情,我想到的这些其实是当时特别想跟那位妈妈分享的,我看得出她自己并没有很好的方法来帮到她的孩子,也没有跟孩子充分交流过做这件事的意义或好玩的点在哪里,所以整个过程看起来让我觉得很痛苦很困难.
我想也失去了幼儿园本来布置这份作业的意义,本来这件事的用意可能是好的,是想要让孩子们去锻炼一下社交能力,跟陌生人沟通和表达一件事的能力,还有独立能力,建立自信等诸多好处。可是这样好的初衷没有很好的落地,实在是可惜。
忽然想到一个点,如果幼儿园或老师,能够在布置这样的小作业的时候给与一个非常好的说明和方法的指导,我想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那些慌乱中的父母和孩子都是特别需要的帮助,也只有这样,那样的作业才会实践的非常有价值。
真的,父母和孩子永远都是一样的终身学习者呢,只有你比孩子想的做的多一点,你才能Lead on对不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不妨转发到你的朋友圈,帮助到更多的新手妈妈和新手奶爸
收听音频版,关注喜马拉雅,搜索“动妈2017”,“动妈带娃”专辑点击收听哦
喜欢动妈,就关注她的微信公众号“动妈2017”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