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时,对王安石推行变法的章节颇感兴趣。
感谢林语堂先生严谨的考据、公正的评价,以及高超的文学表达能力,将一部高深难懂的治国政论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王安石新政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的文学造诣毋庸置疑,他是宋朝伟大的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同时也是一位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
王安石认为要想使国库充裕,必须提高政府的税收。把富商和地主的产业收归政府所有,由政府自己经商,自己获利,用资本削减垄断,取名:“钱平”。目的是取之于富归之于贫,以求均富。
新政最重要、最为人所熟知者共有九项,可归纳为三组:三种国营企业、三种新税、三项管理人民的登记制度。
三种国营企业是:均输法(国营贸易局),市易法(国营零售店管理局),青苗法(利息二分实收三分,加上申请和登记费)。
三项新税是:免役税、国产消费税、所得税。
三项登记制度是:保甲制(把国民组织起来,编成十家为一组的征兵单位),方田均税法(重新登记土地),保马法(重新登记马匹)。
这不就是我们建国初期实行的“人民公社”和“国营企业”的雏形吗?在那种体制下,所有物资归集体和国家所有,委托集体或国家出售给企业或个人。个人之间不准买卖,否则被认定为“投机倒把”,当时的法律还有“投机倒把罪”这样的罪名。
我不能体会在王安石新政下生活的百姓的感受,但我经历过从国营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和变迁,更能体会这种集体所有制经济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
在国营经济制度下,物资由国家计划决定,不由市场决定,供需倒挂,不是因需而供。百姓需要的东西,因受供应的影响,万分难得,因而产生各种票,如“肉票”“粮票”“布票”“油票”等等,商品不能正常流动。
我生活的小山沟,只有一家商店,里面除了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等日用品,别无他物,就连女孩子们最喜欢的橡皮筋、气球都得跑到十里开外的镇上才能买到。那些紧俏的大件商品更得去遥远的大城市才能买到,从而暗地里滋长了少数倒卖票证的“黄牛”,致使国家经济受到损失,百姓也承受更大的压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推行由市场决断的市场经济,商品市场活跃起来,经济也迅速繁荣。国家大力发展个体经济,鼓励个人经商。
仿佛一夜之间发生的改变,从前需要摸黑排队,或者托关系走后门才能买到的东西,突然变得随处可见。
“小商品市场”成了人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在那里不仅能买到当地的特产,还能买到外地的、甚至国外的商品,当然全是山寨货。可人们喜欢,愿意买才是硬道理,人们看着眼前花花绿绿的商品,心情也格外愉悦。
市场经济制度下,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也提高了产业的发展,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政策。从这一点看,王安石的新政和国营经济的制度,都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导致失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