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真尊重?还是真逃避?

图片发自简书App


自从学习了生命成长,知道了界限一词,无论是以前在陪伴别人,还是面对自己,我都在自己所理解的范围内尽力去尊重对方,尊重自己。

但我们的大脑很会钻空子,当我们的心敞开一部分,有敏锐的直觉,触及到生命比较敏感的区域,需要面对生命里有些赤裸裸的真相,特别是那些让我们不舒服或者痛苦的现实时,大脑会有各种理由帮我们防御,好像伸出一只手遮住你的眼睛说,看不见,看不见。

然后,我就以为真的没看见,继续在自己的旧有模式里打转。

今天早上看到小妞的文章,里面提到了写作营里的一位伙伴由于和合伙人有分歧,决定单干,群里很多小伙伴看过后都很支持他。

而以小妞对这位伙伴的了解,她给出了自己的一些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说实话,那位伙伴的文章我也看过,因为是我们组里的组员,当时看过后,我也有和小妞同样的想法,但不同的是,我没有给他任何回应。

没给他回应的主要原因是,感觉跟他的关系还没到可以这么坦诚自己想法的阶段,如果自己贸贸然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会不会让对方不舒服,其实说白了,就是怕冲突。

但同时,又会有各种很正当的理由告诉自己,要尊重别人的界限,那是别人的事情,他会有自己的判断,也许并不需要别人的不同观点。

因为这样我就不用承担,有可能因为自己的表达带来冲突的结果。

而这正应对了小妞说的,有些时候在给出别人回应之间前留有空间不去评判,不去建议,是出于慈悲,出于理解,出于尊重,有些时候是出于逃避,出于不想承担,出于恐惧承担别人的成长。

我就是后者,逃避型,以为只要我把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就不会与别人有冲突,现在明白,逃避冲突的同时,也逃避了面对真实的自己。

从爱自己的角度来说,我选择了意向保护,用意向保护来反抗或防止内在小孩痛苦的感觉和应付的责任。意味着成人封闭心灵,疏离了自己的内在小孩。

这是在有没有为自己的内在小孩做表达的行为层面上爱自己,如何为自己做表达又是一个需要学习的功课,有的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会让人感觉很真诚和可以接受,有的人表达则会引起冲突。

这样来看,我和那位伙伴是差不多类型的人。

弄清自己是真的在尊重,还是在逃避关系的冲突,是对自己很深的了解,重新开启行动力,用书写的方式,练习如实的表达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