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老了,在孩子面前说话就小心翼翼了,甚至诚惶诚恐。
我没那么严重。但是,也时常要纠结怎样和孩子说事儿。
一天晚上,我头痛,想告诉远在外省的闺女。点开微信,打出来的字却是这样的:“宝贝,妈咪昨晚没睡好,今晚想早点儿睡“。丝毫没提头痛之事。
曾经扭了腰,活动受限,不能做任何家务。和女儿说,"妈咪今天扭了腰,还好不严重啦。不影响干活。"
有时想在朋友圈里吐槽某个事情(当然在圈里吐槽只是偶尔为之),怕孩子说,就屏蔽她,不让她看到这条内容。
我比较寡言,很少给孩子打电话。也很少微信视频、语音。没事的时候,也会发两条“无聊”信息,比如“宝贝吃饭没?”、“宝贝,今天有啥开心事儿呀?”后来有年轻网友说,最不喜欢父母发这种信息。然后,我就不发这种了。
接着也是纠结了。有事说事,没事不联系?你不问她,她忙起来又不主动联系你。你联系她,她又嫌你烦。我想起前些天看到网友说:“中老年父母不要老是烦着在外面工作的孩子,你只管活好自己,努力学习,变得更优秀。" 天哪!优秀倒是想优秀,但是越老越优秀的人恐怕很少的吧。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忙。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的压力显然比我们年轻时面临的压力大得多。那么,在外工作或者远嫁的人,遇到难处又是怎样和父母说的呢?
有一天我搞卫生,无意发现闺女的一份头颅CT报告,里面赫然写着“车祸”两个字!吓得我心“扑通”一跳!孩子何时遭遇车祸?可是他们上次回来时明明好好儿的呀。还好报告显示一切正常。
记得有一年,孩子们说了哪一天回家,并告知了几点钟的票,让我们对他们的到达时间心里有个数。正当我们满怀喜悦地做菜煲汤时,孩子发来一条微信,很简单的几个字,“临时改签了。”我感觉不对,没啥大的问题,怎会在即将乘车时改签高铁票呢。打电话给她,听到她声音很虚弱,急性胃肠炎,躺床上。她丈夫下楼去给她买药了。
成年的孩子在外打拼,也是报喜不报忧啊。小事不说,大事往小里说。父母对孩子,孩子对父母,心情都是一样——不希望远方的家人为自己担心。有些事情,知道也没用,帮不上,只能干着急,所以就选择不告诉。
人与人的沟通和相处方式有很多种。亲朋也好,家人也好,都不例外。你们已经习惯了那样的沟通方式,话多话少、语音视频、多少天联系一次,这些都不要紧。只要各自努力生活,有事时互相照应就不错了。再者有些事情上,真的是“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啥都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好好儿的!
#养老#沟通#青年#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