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个帖子,说独生子女离家很远,例如出国定居,或者在外省工作,父母怎么办,引发了无数回应。
主要是两派意见。
一派说,新时代的父母要多锻炼,把身体练得好好儿的,学会独立,学会各种生活技能,学会使用智能手机里面的App。想念孩子,需要孩子,都不要经常和孩子说。孩子不主动联系你,你也别烦他/她,你就努力提升自己。只要你够优秀,孩子自然会联系你。少给孩子压力,放飞孩子。让他们满世界自由驰骋。
另一派说,我千辛万苦养大个孩子为了什么?就算不单单为了养儿女防老,我老了病了还是要用到他/她的吧?花钱叫陪诊护工?远亲不如近邻,叫邻居?叫朋友?我老我朋友也老。遇到严重点,医生要和家属商量救治方案呢?签手术同意书呢?
我知道,非常富裕的老人家可以住进高端的、设备齐全的、高级别医护人员随时待命的养老院。但是这种老人家的比例有多少呢。普通人家,住一般的养老院,只有护工,没有医药,看病拿药要自己跑出去外面医院。如果老人家自己不能去就医,养老院就通知亲属来带。
我的独生女儿没有出国定居,但是她远嫁,近十个小时车程。对我来说,几乎是出国那么远。所以我老是在想,我万一生病怎么办。
孩子长大飞多高多远,也由不得父母。父母也无奈,既想孩子出类拔萃,又希望孩子在自己身边。有的父母任由孩子自己抉择。有的父母给孩子施加各种压力,让孩子回到自己身边工作和生活,也不管孩子高兴不高兴、服气不服气。
我认为自己是适应新时代的老人家了。首先,我坚持锻炼。可是,再怎么锻炼,人总是会生病的呀。(可笑的是,真有人以为坚持锻炼就百病不侵,健康到老。以至于一说到孩子不再身边,别人就说:你积极锻炼啊!)其次,我不依赖孩子。有稳定退休金。有广泛兴趣爱好,会想办法排解孤独。不会老是给孩子发无病呻吟的各种短信。会使用各种软件来辅助生活,会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可是呀,我有一次头晕,要上医院。怕头晕加剧,出发前发信息给一个密友了,说我怎么不舒服,现正去医院,“可能需要你的帮助”。因为她当时在忙,好久都没看手机。后来我觉得自己能对付,就没有电话或语音她。看完了才告诉说,你不用过来了,我准备回家了。
这是不严重的。希望我不会得严重疾病。回到刚才的话题,我还是要坚持锻炼,练肯定比不练的好。
一个三十岁的姑娘,陪六十岁的妈妈去大医院看病一趟后,坦言,太难了。线上挂号,线上申报健康信息和行程。扫码,刷脸,验证,各种检查,各种排队,不同区域,不同楼层,电梯步梯,问路无数次,打印单子,盖章子……。一整天耗在那里不说,直搞得年轻人都晕头转向。她想,要是我离妈妈很远,妈妈再老些怎么办。
有的独生孩子会因此而选择在父母附近工作。有的孩子会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定居,有的把父母接到身边,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带父母到身边住。有的想着父母还不太老,将来会有将来的办法。
三年前,我在居民委员会那里见到一个大大招牌,上面写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面的屋子还挺宽敞。而且,单位告诉说,我们退休人员的资料已经转交到社区的养老中心。我很开心啊!社区有了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家,特别是“空巢老人”,有什么难事可以求助于社区。不用一点小事就把子女从外市外省或外国叫回来。但是,对不起,又来一个“但是”,三年了,社区除了打过电话问新冠疫苗打没打,然后有专人把我家那个行动不便的老人接去打疫苗了。其他关于养老服务的事情没有什么了。也许他们做了很多,也许有一些服务项目我们没用到,不代表没有。希望以后它完善起来吧。
独生子女时代,我觉得zf会办好更多的养老院。二孩三孩时代,我从各种媒体上领悟到了:zf现在提倡居家养老!我的心有点揪紧了: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何时才能完善?它会像某些地方的“长者食堂”那样形同虚设吗?
今晨在电视上看到上头的新政策,说在某些城市搞“完整社区”。我希望“完整”的内容包括居家养老服务。希望试点完善后,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