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案例分析主人公是六年级大个子男生康康。康康在徐老师眼中是一位课堂“捣乱”的学生,他从上课就一直没有安静过。先是把空可乐瓶砸出声响;之后挠同学的身体、抢同学的笔;做练习时把同学的本子弄到地上,同学捡本子时又把同学按的哇哇叫;被老师在教室外罚站,扮鬼脸扰乱正常上课秩序;气的老师拉他见班主任,他死死抓住门不去,两人僵持着……
心理老师了解情况得知:
他不喜欢徐老师,觉得他爱告状,也从不爱表扬自己,讲课不生动。整天板着脸。
心理教师疏导过程:
1.情感宣泄法;
让康康把对徐老师的怨气宣泄出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不体谅宽容别人,存在人际交往困难。)
2.角色扮演法;
心理老师扮演徐老师,康康还是当自己,重新把事情演绎一遍。(目的是让康康和徐老师展开对话,让康康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人。)
3.角色扮演互换法;
心理老师饰演康康,康康扮演徐老师,这次取得的效果是康康露出自责的表情,主动提出向徐老师道歉。
4.和徐老师谈话;
这个过程传达给徐老师正确的师爱方式——多赞美,多鼓励,冷静处理学生的对抗,巧用课堂管理策略,课后多找学生谈心。还有一条至关重要,那就是精心备课,上好课。老师赢得学生尊重最大的法宝是课堂教学能力!
5.心理老师和康康签订“绅士协议”;
当产生冲动,对抗想法时,先从一数到三,然后用橡皮筋弹自己,提醒自己冷静。(厌恶行为治疗法)
辅导效果:
康康和徐老师“化敌为友”,并肩走在校园跑道上……(为期三个月)
今日感悟:
感谢那些在课堂上“捣乱”的学生,让我们懂得充分备课的重要性。如果把教学比作做一顿“大餐”,那么那些“捣乱”的学生就好比调味剂,适当调味,合理搭配,定会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当然,有一位“大厨”级的掌勺者,才是至关重要的,希望这位“大厨”,是你,是我,是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