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欢迎关注【老蔡悦读】,一起在书的海洋畅游,享受阅读的快乐。
一、转折点
生命中充满着问题——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个人问题,家庭问题,工作、邻里以及更广泛领域中的问题。
你可以将这一原则用于:
• 处理工作中与老板或同事之间的严重冲突。
• 解决婚姻中“不可调和的分歧”。
• 处理与孩子学校之间的纠纷。
• 应对财务困境。
• 做出工作中的关键决策。
• 处理与邻里或社区对某些问题的争议。
• 解决家庭中的长期不和与交流问题。
• 处理体重问题。
• 解决工作中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 应对不愿“试水”的孩子。
• 帮助客户解决难题。
• 处理可能对簿公堂的争端。
• 个人生活中的挑战。
• 职场中的挑战。
• 世界性挑战。
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思路!
这就是「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作者在书中阐述的全部内容。
用本书中的原则重新定位你的生活,你将会发现一条意想不到的通往未来的路。
二、第3选择:寻求“协同”原则、思维模式和步骤
“协同”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第3选择思维模式:我看到自己——我看到你——我找到你——我和你协同
几乎所有人都认同非此即彼的选择。
每种选择都深深根植于某种思维定式中。
思维定式与个人身份认同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极端情况下,身份认同冲突可以激化为战争。
大多数冲突都是两方面的。
第1选择是“我的方法”,第2选择是“你的方法”,通过协同,我们可以得到第3选择——“我们的方法”,一种视角更高、更好地解决冲突的方法。
“认知模式”一词指影响我们行为的思维形式或类型。它就像一张地图,帮助我们决定要去往何方。
我们的认知模式支配着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为决定着我们得到的结果。我们得到的结果建立在我们的行为的基础上,而我们的行为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周遭的世界。
1、寻求“协同”的原则
协同就是1加1等于10或100甚至1 000!协同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决定放弃成见、迎接挑战的硕果。它关乎激情、活力、创造力以及创造更美好新现实的冲动。
协同与妥协是两码事。妥协时1加1最多等于1.5,双方都有损失。协同则不仅能够解决冲突,而且在协同达成的时候,我们能够超越冲突。
协同比“我的方法”或“你的方法”更好,它是“我们的方法”。
协同是一个奇迹。它无所不在,它是整个自然界运作的基本法则。
我们不是采用“你的方法”或“我的方法”,而是采用协同方法来达到更好、更有成效的结果。你和我在一起的力量远大于我们单个人的力量。
人们将自身力量与他人力量结合在一起,产生出远高于个人成就的结果。
协同是家庭的本质。每位家庭成员都为家庭增添不同的风味。
协同是改变世界的力量。它也可以改变你的工作和生活。
2、“两种选择”的思维
对特定问题持有“两种选择”心态的人只有承认协同的可能性才能达成协同。
“两种选择”思维者患有某种程度上的色盲,在他们眼中只有蓝色或黄色,永远看不到绿色。
“两种选择”思维随处可见。
在冲突中,我们习惯以“我的方法”或“你的方法”进行思考。拥有协同心态的人会团结双方,或跳出这一狭隘的思维方式,寻求第3种解决方法。
3、中立者
放弃希望是一种对“两种选择”思维的弱化回应。
4、寻求协同思维模式
要达成第3选择,必须首先自我认知并评估自己所持的不同观点。之后必须透彻了解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走向协同。
达成第3选择的第一步是“我看到自己”,意思是具有自我意识——我已经自内心深处认识到我的动机、怀疑与偏见,我已经检验过我自己的设想,我已经准备好与你真诚相对。
第二步是接受、关怀、赞赏。
第三步是同理心,只有在接受前两种思维模式的前提下才会发生。同理心的意思是体会并真正理解别人是怎样的人。
新的观念只有在真正相互理解的气氛中才能最自由地呼吸。
我们必须做到前三步才能抵达第四步,然后我们就可以为了真正的“双赢”解决方案——一个对我们来说崭新的解决方案——而共同学习和成长。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每一步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1:“我看到自己”
这是认知的第一步,将自己视为有独立判断力和行为能力的独一无二的个体。
在一切冲突中,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而我们的行为决定着我们所得到的结果。
我将自己视为有创造力和自我意识的人,而不只是在冲突中我支持的“一方”。我可能会与别人分享某种信仰或隶属于某个组织,但这些条件不能限定我。我自己决定自己的“故事”。
人工智能研究者埃利泽·尤德考斯基所说:“获得第3选择的第一步,是下定寻找第3选择的决心。”
“第3选择”永远由自身开始。它由内而外,来自内心深处,来自自信与谦虚。它来自使人们能够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衡量自身成见与偏见的自我意识。
思维模式2:我看到你
第二步思维模式:视他人为人而非物。
在冲突环境中,只有当我不将你视为对立的象征时,我才有可能与你达成协同。
贬低他人人格的做法——我们往往称之为成见——始于自我内心强烈的不安全感,这也是冲突开始的地方。
布伯说,“如果一个人任由‘它’掌握控制权,那么不断膨胀的‘它’将会肆无忌惮地剥夺真实的自我。”
丧失对他人的敬畏感,可能是人类最大的悲剧之一。
只要信奉“我看到你”的思维模式,那么我对你的尊敬就是真实的,而不是伪装的。我看到的是你,而不是冲突中你那一方。我知道你的故事丰富多彩,充满令人赞叹的领悟。在“我看到你”思维模式里,你和我在一起是强大的,因为你的力量和我的力量形成互补。我们是独一无二的组合,我们能够共同为第3选择而努力。而在成见思维模式中,这一切是不可能实现的。
思维模式3:我找到你
第三步思维模式关乎找出冲突,而不是回避或自卫。
当别人与你的见解不同时,最好的应答是:“你不同意?我需要听听你的想法!”并切实采取行动。
卓有成效的领导者不会忽视、压抑或开除异见者。
「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作者将这种模式称为“我找到你”,用来表达第3选择所需的思想转变。
因此,“第3选择”思维是违反直觉的:它激励我高度评价有异议的人而不是筑起防御之墙。
什么是同理心?「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作者喜欢以色列哲学家肯·朗佩特的定义:“同理心发生在当我们在他人内心找到自我的时候。我们透过对方的眼睛观察现实,我们感受对方的情感,分享对方的痛苦。”
同理心不同于同情,后者指的是在冲突中赞同或转而支持另外一方。
人类最大的心理需求便是被理解与被重视。
当你用同理心倾听他人的时候,你就给那个人提供了心理空气,在满足这种迫切需要之后,你就可以致力于解决问题。
我找到你,我倾听你,我们之间的墙轰然倒塌。
在工作中,不会倾听的人注定失败。
健全决策的定义是“排除所有不确定可能性后的最好选择”。将不确定性减到最小的唯一方法就是倾听。
思维模式4:我和你协同
最后这种思维模式关乎的是找出一种更好的从未想到过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相互攻击的循环。
一旦我们彼此充分理解,我们便开始寻求协同,寻找比我们各自能想到的更好的解决方案。协同是迅速而创造性地合作解决问题。
5、协同过程
协同过程除了缺少适当的思维模式,协同的第二个障碍是缺乏技能。
协同的四个步骤这一过程有助于你发挥协同原则的效力。
1、表明寻找第3选择的意愿;
2、界定每个人心中成功的标准;
3、寻找解决方案;
4、达成协同。
6、协同的四个步骤
1. 我问你:“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这一革命性的问题可以缓解对方的防御心理,因为我并没有要求你放弃你的想法,完全没有。我只不过在问,我们是否能够找到一种比你我的想法更好的第3选择。这是一个思维上的实验,仅此而已。
2. 接下来我问你:“‘更好’是什么样子的?”问话的目的是明确需要做的工作,达成令双方都满意的成功标准——一个高于我们原有需求的标准。
3. 一旦明确了成功的标准,我们便要开始试验可能满足标准的解决方案。我们建立模型、集思广益、逆向思考,暂时不做任何判断。接下来我会介绍几种试验方法,但是一切协同都有赖于我们对各种自身的极端可能性进行的试验。
4. 群情振奋时,我们便知道协同已经达成。犹疑与冲突不复存在。我们不断努力,直至体验到那种代表着成功的第3选择的创造性活力的爆发。协同出现的时候,我们绝对会知道。
步骤1:以第3选择的思维模式提问
协同过程的第一步是提出第3选择的问题:“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这是一个改变一切的问题。
步骤2:界定成功的标准
你是不是经常为人们争吵的东西而感到惊讶?因为人们的冲突点往往是微不足道的。
解决冲突的关键是提出一个更新、更好的共同原则,即合气道的思维模式。双方从共同原则出发,致力于达到全新的水平。
协同的箴言:尽可能早地了解尽可能多的人的想法。
步骤3:创造第3选择
寻找第3选择的过程中,几乎永远会涉及多种选择。我们建立模型,改弦更张,逆向思考。
协同法则认为:永远有更好的办法。第3选择来自何处?
真正的创新性想法来自于理念不同的人之间的对话。
诺贝尔奖得主阿尔伯特·森特·哲尔吉曾经说过:“见人之所见,想人之未想,是为发现。”
那么关于协同的来源,我们有何体会呢?
第一,在两种选择思维的紧张气氛中不会出现协同;
第二,达成协同有助于我们从日常的例行思维中解放出来;
第三,达成协同需要一种寻找全新解决方案的意愿。我们知道,达成协同需要用同理心倾听并坦诚对待有分歧的意见。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想法在一开始不是荒谬的,那它就是没有希望的。”这并不是一句玩笑。
步骤4:达成协同
我们如何知道什么时候达成第3选择?
新的选择不是妥协,妥协发生的时候,每个人都需要放弃一些东西才能达成共识,因此造成的不满却久久不散。第3选择改变了我们和对手的原有关系——我们突然发现我们已经成为合作伙伴,不再是战场上的敌人。
协同是一切生命最高的活力——是个人、家庭、团队与组织潜能的最真实的体现。缺乏协同是生活中的一大悲剧,因为有太多潜能无法被开发、发展和利用。
总而言之,寻找第3选择是我们改变思维方式、停止无谓争端、敞开心扉倾听彼此、为自己创造新生活和获得喜悦的最好机会。
三、由内而外
一个第3选择思维者的成功将是由内而外的。以下这20件事情,对开发内部力量和安全感从而创造第3种选择非常有帮助。
1. 不骄傲自满,放下自己总是正确的想法。
2. 学会说“对不起”。
3. 快速宽恕被轻视的感觉。
4. 不要给自己或他人太大的承诺。
5. 顺其自然,继续远行。
6. 广泛阅读是一种获得精神上共鸣的最好方式,也因此会产生第3选择。
7. 每天尽量去锻炼身体,吃健康的食物维持身体营养的均衡。身体是思想和精神的根本。
8. 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8个小时。
9. 研读鼓舞人心或者神圣的作品。沉思、冥想或者祈祷,就会有新的领会。
10. 给自己一些时间,安静地去全面思考具有创造性的第3选择,去解决你面对的挑战。
11. 对身边的人表达爱和谢意。
12. 合理地运用你的双耳和嘴巴。
13. 学会用时间、真心、宽容和肯定去慷慨待人。
14. 不要去与别人比较。
15. 心存感激,并且善于表达出来。
16. 秉着无尽的热情去为他人发现和创造伟大的胜利。
17. 当事情发展得不顺时,可以先休息一下,绕街区散个步,晚上睡个好觉,新的一天再用新鲜的角度去面对它。
18. 如果真没办法达成共赢,请记住在某些情况下“不交易”是最好的选择。
19. 当涉及他人的应变能力、缺点和优点时,你要一笑而过。
20. 永远不要忽视第3选择的可能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欢迎关注【老蔡悦读】,一起在书的海洋畅游,享受阅读的快乐。